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九头狮子草

九头狮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头狮子草

药材名称九头狮子草

拼音Jiǔ Tóu Shī Zi Cǎo

别名川白牛膝、九节篱、六角英[福建]、化痰青、绿豆青、竹叶

来源爵床科九头狮子草属植物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 japonica(Thunb.)Makino [Dicliptera japonica (Thunb.) Makino;D. crinita (Thunb.) Nees]的全草。野生品四季可采。栽培品可夏、秋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细长,须根黄白色。茎直立,或披散,四棱形,深绿色,节显著膨大。叶对生,纸质,具短柄,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夏秋之间开花,聚伞花序短,集生于树梢的叶腋;每一花下有大小两片叶状苞相托,较花萼大;萼5裂,等大;花冠长2.5厘米许,淡红紫色,下部细长筒状,上部分裂为二唇,超出苞外,容易脱落;雄蕊2,着生于花筒内;雌蕊1,子房2室,花柱白色,柱头2裂。蒴果窄倒卵形,略被柔毛,成熟时纵裂,胎座不弹起,每室具2种子,生于明显种钩上。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路旁、溪边等阴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栽培喜温暖半荫环境。宜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及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春季播种,条播,行距1尺,覆土4~5分。分株繁殖,春季发新苗时,挖取全株,分开栽种,行株距为1×0.5尺。

性味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发汁解表,清热解毒,镇痉。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白喉,小儿消化不良,小儿高热,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用量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九头狮子草

药材名称九头狮子草

拼音Jiǔ Tóu Shī Zi Cǎo

别名接骨草、土细辛(《植物名实图考》),万年青、铁焊椒、绿豆肯、王灵仁(《分类草药性》),辣叶青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尖惊药(《贵阳民间药草》),天青菜、金钗草(《闽南民间草药》),项开口、蛇舌草(《浙江民间草药》),化痰青、四季青、三面青、菜豆青、铁脚万年青(《四川中药志》),九节篱(《湖南药物志》),咳风尘、晕病药(《贵州草药》),红丝线草、野青仔、肺痨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爵床科植物九头狮子草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细长须状。茎深绿色,高约30厘米,四棱形,有膨起的节。叶对生,披针形,全缘,有柄,先端尖。花开于枝梢的叶腋,两性,多数聚集成聚伞花序;每一花下有大小2片叶状苞相托,较花萼大;萼5裂,等大;花冠长2.5厘米许,呈淡红紫色,下部细长筒状,上部分裂为2唇,超出苞外;雄蕊2,花药2室,花丝被有扁毛,藏于花冠之内;雌蕊1,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数,花柱白色,柱头2裂。蒴果,成熟时室裂2瓣片,将种子弹出。种子坚硬,褐色,扁圆。花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生林下或浅沟边,亦有栽培者。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辛,凉。

①《贵阳民间药草》:"辛,凉,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寒。"

③《浙江民间草药》:"性温,味淡。"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化痰,解毒。治风热咳嗽,小儿惊风,喉痛,疗毒,乳痈。

①《植物名实图考》:"发表。"

②《分类草药性》:"清火。治咳嗽、气喘,吐血。"

③《贵卅民间方药集》:"治小儿惊风。"

④《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定惊。"

⑤《闽南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散热。疗疔疮,乳痈,蛇咬伤,蜈蚣咬伤。"

⑥《四川中药志》:"清肺热,化痰。治风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肺热咳嗽:鲜九头狮子草一两,加冰糖适量。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肺炎:鲜九头狮子草二至三两,捣烂绞汁,调少许食盐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虚弱咳嗽:辣叶青药嫩尖七个,蒸五分麦芽糖服。(《贵州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㈠尖惊药二钱,白风藤二钱,金钩藤二钱,防风一钱,朱砂二分,麝香五厘。将朱砂麝香置于杯中,另将前四味药熬水,药水混合朱砂麝香,三次服完。(《贵阳民间药草》)㈡辣叶青药五钱,捣绒对淘米水服。(《贵州草药》)

⑤治小儿吐奶并泄青:尖惊药五钱(根叶并用),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男子尿结:尖惊药、黑竹根、大种鹅儿肠木通、淮知母各五钱。加酒十二两蒸,早晚各服二两,第二次用半斤酒蒸,第三次用六两酒蒸。(《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咽喉肿痛:鲜九头狮子草二两,水煎,或捣烂绞汁一至二两,调蜜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痔疮:尖惊药二两,槐树根二两,折耳根二两。炖猪大肠头,吃五次。(《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蛇咬伤:鲜九头狮子草、半支莲、紫花地丁,三种药草加盐卤捣烂,涂敷于咬伤部位。(《浙江民间草药》)

⑩治黑泡疗:九头狮子草茎叶,捣烂,涂敷。(《浙江民间草药》)

⑾治白带,经漏:九头狮子草四两,炖猪肉吃。(《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九头狮子草

药材名称九头狮子草

拼音Jiǔ Tóu Shī Zi Cǎo

英文名Japanese Peristrophe Herb, Herb of Japanese Peristrophe

别名接骨草、土细辛万年青、铁焊椒、绿豆青。王灵仁、辣叶青药、尖惊药、天青菜、金钗草、项开口、蛇舌草、化痰青、四季青。三面青、菜豆青、铁脚万年青、九节篱、咳风尘、晕病药、红丝线草、野青仔、肺痨草。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九头狮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Bremek. [Dianthera japonica Thunb.; Dicalipbera japonica (Thunb.) Makino;Diclipbera crinita (Thunb.) Nee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九头狮子草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细长,须根黄白色。茎直立,本棱形,深绿色,节显着膨大。叶对生;有柄;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8-15m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聚伞花序短,集生于枝梢的叶腋;每一花下有大小两片叶状苞片,苞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5-2.5cm;萼5裂,钻形,长约3mm;花冠粉红色至微紫色,长2.5-3cm,外面疏被短毛,下部细长筒形,冠檐2唇形,上唇全缘,下唇微3裂;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内,2花室一上一下;雌蕊1,子房2室,胚珠多数花柱白色,柱头2裂。蒴果窄倒卵形,略被柔毛,长约1.1cm,成熟时纵裂,将种子弹出。种子坚硬,褐色,扁圆,有小瘤状突起。花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路旁、溪边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工江流域以南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生于温暖湿润的林下或溪沟边,低山及平坝地区都可栽培。土壤以较阴湿、肥沃、疏松者为好。

栽培技术 一般用分株繁殖,南川地区在3-4月间,将母株边根挖起,分成苦干小蔸,每蔸有苗或芽4-5根。在整好的土地上,开1.3m宽的高畦,按行株距约30cm,开穴,深10-14cm,每穴栽1蔸,用土压紧,盖上细土,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苗成活后,施清淡人畜粪水。6-7月中耕和追肥1次。栽种后可收获多年,故每年收获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和追肥等理,以保证来年还能丰收。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20-50cm,茎方形,深绿色,节膨大。叶卵状距圆形,长3-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可见花序或果序。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3,5-吡啶二酢酰胺(3,5-pyridinedi-carboxamide),羽扇豆醇(lupe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yl glucoside),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yl gluc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1]。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 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1]。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凉肝定惊;散瘀解毒。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肝热目赤;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痛肿疔毒;乳痈;聤耳;瘰疬;痔疮;蛇虫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研煎液熏洗。

复方1.治肺热咳嗽:鲜九头狮子草一两,加冰糖适量。水煎服。(《福建中草药》)2.治肺炎:鲜九头狮子草二至三两,捣烂绞汁,调少许食盐服。(《福建中草药》)3.治虚弱咳嗽:辣叶青药嫩尖七个,蒸五分麦芽糖服。(《贵州草药》)4.治小儿惊风:一·尖惊药二钱,白风藤二钱,金钩藤二钱,防风一钱,朱砂二分,麝香五厘。将朱砂麝香置于杯中,另将前四味药熬水,药水混合朱砂麝香,三次服完。(《贵阳民间药草》)二·辣叶青药五钱,捣绒对淘米水服。(《贵州草药》)5.治小儿吐奶并泄青:尖惊药五钱(根叶并用),煎水服。(《贵阳民间草药》)6.治男子尿结:尖惊药、黑竹根、大种鹅儿肠木通、淮知母各五钱。加酒十二两蒸,早晚各服二两,第二次用半斤酒蒸,第三次用六两酒蒸。(《贵阳民间药草》)7.治咽喉肿痛:鲜九头狮子草二两,水煎,或捣烂绞汁一至二两,调蜜服。(《福建中草药》)8.治痔疮:尖惊药二两,槐树根二两,折耳根二两。炖猪大肠头,吃五次。(《贵阳民间药草》)9.治蛇咬伤:鲜九头狮子草、半支莲、紫花地丁,三种药草加盐卤捣烂,涂敷于咬伤部位。(《浙江民间草药》)10.治黑泡疔:九头狮子草茎叶,捣烂,涂敷。(《浙江民间草药》)11.治白带,经漏:九头狮子草四两,炖猪肉吃。(《常用中草药配方》)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发表。2.《分类草药性》:清火。治咳嗽、气喘,吐血。3.《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惊风。4.《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定惊。5.《闽南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散热。疗疔疮,乳痈,蛇咬伤,蜈蚣咬伤。6.《四川中药志》:清肺热,化痰。治风热咳嗽痰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猪肝

    《中药大辞典》:猪肝药材名称猪肝拼音Zhū Gān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甘苦,温。①《千金·食治》;"

  • 华清香藤

    药材名称华清香藤拼音Huá Qīnɡ Xiānɡ Ténɡ别名九龙藤、吊三角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华素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sinense

  • 茸草

    药材名称茸草拼音Rónɡ Cǎo别名菱登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钟萼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Cham.)Benth.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

  • 小叶野决明

    药材名称小叶野决明拼音Xiǎo Yè Yě Jué Mínɡ英文名flower of fruit of Chinese Thermopsis别名霍州油菜、野决明。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

  • 百足藤

    药材名称百足藤拼音Bǎi Zú Ténɡ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

  • 东风螺壳

    药材名称东风螺壳拼音Dōnɡ Fēnɡ Luó Ké来源药材基源:为蛾螺科动物泥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abylonia lutosa(Lamarck)2.Babylonia

  • 猬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猬菊药材名称猬菊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华北、甘

  • 白前

    《中国药典》:白前药材名称白前拼音Bái Qián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 三楞草

    《中药大辞典》:三楞草药材名称三楞草拼音Sān Lénɡ Cǎo别名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

  • 薄荷油

    《中药大辞典》:薄荷油药材名称薄荷油拼音Bò He Yóu出处《重庆堂随笔》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