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厓花子

厓花子

药材名称厓花子

拼音Yá Huā Zǐ

别名海金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接骨丹、粘子柴、野黄栀、山枝木(金华《常用中草药单力验方选编》),山海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海桐科植物台湾圆果海桐根、叶种子。根、叶全年可采;种子秋、冬采。

原形态灌木或乔木,高1~6米,全体无毛。小枝近轮生。单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薄革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7~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顶生疏松伞房花序,花淡黄色;花梗长约1厘米或稍长;萼片5,卵形,长约2.5毫米;花瓣5;萼长8~10毫米;雄蕊5,药2室,纵裂;心皮3,子房上位,密生短毛,柱头不分裂。蒴果近椭圆球形,长约1.5厘米,三丬裂,果皮薄。种子外被粘质橙红色的假种皮。

生境分部生于溪边林下、岩石旁及山坡杂木林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性味苦,微温。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微温,味苦。"

功能主治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治蛇咬伤,关节疼痛,脱力黄肿,痈疽疮疖,跌打伤折,皮肤湿疹。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消炎解毒,活血退肿。治毒蛇咬伤,湿疹,骨折,关节炎,疖痈,骨髓炎,蜂窝组织炎。"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通络,接骨消肿,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蕲蛇咬伤:厓花子根一两,水煎服;另取鲜根或叶捣烂外敷伤处。

②治眼镜蛇咬伤:在伤口周围针刺排毒后,先用豆根瘤菌五钱,水煎服,渣外敷;后再用山海桐鲜根皮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

③治蝮蛇咬伤:山海桐根皮(约三株的根)捣烂,取汁内服,渣外敷。

④治指头炎:山海桐鲜叶捣烂敷患处。

⑤治骨折:手术复位后,取山海桐鲜根捣烂,外敷伤处,外加包扎固定。取山海桐根四两,酒炒后,加鸡一只去头脚,水煮,吃汤和鸡。(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脱力黄胖:厓花子根一两,塞于鸡腹内,加黄酒炖热,随意服食。(《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⑦治皮肤湿疹:厓花子叶和紫金牛果实煎水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狼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狼把草药材名称狼把草拼音Lánɡ Bǎ Cǎo别名豆渣菜、郎耶菜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a L.的全草。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性

  • 虎肉

    药材名称虎肉拼音Hǔ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肉。性味甘酸,温。①《千金·食治》:"味酸,温,无毒。"②《本草衍义》:"微咸。"

  • 黄鼠肉

    《中药大辞典》:黄鼠肉药材名称黄鼠肉拼音Huánɡ Shǔ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松鼠科动物黄鼠的肉。原形态黄鼠(《饮膳正要》),又名:礼鼠、拱鼠(《韩昌黎集》),貔狸(《纲

  • 黑沙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沙蒿药材名称黑沙蒿拼音Hēi Shā Hāo别名油蒿来源菊科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以全草、根、花蕾、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陕西、宁夏、甘

  • 大叶桉叶

    《中药大辞典》:大叶桉叶药材名称大叶桉叶拼音Dà Yè ān Yè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叶。秋季采收,阴干。原形态大叶桉,又名:蚊仔树。常绿乔木,

  • 石萝藤

    药材名称石萝藤拼音Shí Luó Ténɡ别名大鸭公藤(《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牛儿藤的根、茎。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牛儿藤,又名:金

  • 白蜡树皮

    药材名称白蜡树皮拼音Bái Là Shù Pí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树皮。春、秋采收,剥取树皮,晒干。原形态白蜡树,又名:青榔木、白荆

  • 冬葵果

    药材名称冬葵果拼音Dōnɡ Kuí Guǒ英文名FRUCTUS MALVAE别名冬葵子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

  • 蔓剪草

    药材名称蔓剪草别名回叶对剪草来源萝藦科蔓剪草Cynanchum chekiangense M. Che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损伤,疥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皂角

    药材名称山皂角别名山皂荚、皂力板子、皂角刺、皂角针来源豆科山皂角Gleditsia horrida (Thunb.) Makino [G. japonica Miq.],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