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地锦

地锦

《中药大辞典》:地锦

药材名称地锦

拼音Dì Jǐn

别名地噤(《本草拾遗》),常春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山虎(《苏南种子植物》),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风藤(《江西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葡萄科植物爬山虎

原形态落叶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先端具粘性吸盘。叶阔卵形,长10~20厘米,宽8~17厘米,中部以上较宽,先端通常3裂,基部呈心形;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且分成3小叶,均有小叶柄,中间小叶倒卵形,两侧小形斜卵形;叶片边缘具粗锯齿,齿端尖锐,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柔毛;叶柄长8~22厘米。聚伞花序通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厘米;花萼小;花瓣5;雄蕊5,花盘与子房贴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含胚珠2枚,花柱单一,甚短,柱头头状。浆果蓝黑色,球形,径约6~8毫米。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多攀援墙壁及岩石上。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矢车菊素。种子含油28%。其中含软脂酸、硬脂酸、油酸、棕榈油酸,亚油酸。地锦的冠瘿含羧乙基赖氨酸及羧乙基鸟氨酸。

性味甘,温。

①《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甘微涩。"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痛。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②《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凡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爬山虎藤茎或根一两,石吊兰一两。炖猪脚爪连服三至四次。或(爬山虎)藤茎,卫矛高粱根各一两。水煎。用黄酒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关节炎:爬山虎藤二两,山豆根二两,锦鸡儿根二两,茜草根一两。水煎服。

③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五钱,锦鸡儿根二两,大血藤根五钱,千斤拔根一两,冰糖少许。水煎服。

④治偏头痛、筋骨痛:爬山虎藤一两,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大枣三枚。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偏头痛:爬山虎根一两,防风三钱,川芎二钱。水煎服,连服三至四剂。

⑥治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一斤,加适量水煎,一天服四次,分两天服完。

⑦治疖子,损伤:鲜爬山虎根捣烂,和酒酿拌匀敷患处:另取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⑧治带状疱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锦

药材名称地锦

拼音Dì Jǐn

英文名Japanese Creeper, Boston Ivy, root or stem of Japanese Creeper, root or stem of Boston Ivy

别名地噤、常春藤、土鼓藤、红葡萄藤、红葛、大风藤、过风藤、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假葡萄藤、走游藤、飞天蜈蚣、大叶山天蓼、爬树龙、红风藤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地锦,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着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藤茎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Planch.[Ampelopsi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藤茎部于秋季采收,去掉叶片,切段;根部于冬季挖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粉叶爬山虎落叶木质攀援大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枝端有吸盘。单叶互生;叶柄长8-20cm;叶片宽卵形,长10-20cm,宽8-17cm,先端常3浅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常分成3小叶或为3全裂,中间小叶倒卵形,两侧小叶斜卵形,有粗锯齿。花两性,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的两叶之间;花绿色,5数;花萼小,全缘;花瓣先端反折;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贴生于子房,不明显;子房2室。浆果,熟时蓝黑色,直径6-8mm。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攀援于疏林中、墙壁及岩石上,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雨量充沛和土壤及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冬季气温降至10℃时生长停滞。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忌积水。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选择无病虫、健壮的植株,剪取12-15cm长的枝条,斜插手苗床上。约30d左右生根出叶时定植。按行株距100cm×100cm开穴种植,每穴栽2-3株。

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季追1次人粪尿或尿素等氮肥,秋、冬季施1次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每次施肥后结合培土。当藤蔓长到35-40cm长时,搭棚架,引藤蔓攀援。冬季末春初,修剪密枝、病枝。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呈圆柱形。灰绿色,光滑。外表有细纵条纹,并有细圆点状突起的皮孔,呈棕褐色。节略膨大,节上常有叉状分枝的卷须,叶互生,常脱落。断面中央有类白色的髓,木部黄白色,皮部呈纤维片状剥离。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叶含矢车菊素(cyanidin)。爬山虎的冠瘿(crown gall tissue)含羟乙基赖氨酸(lysopine),羟乙基鸟氨酸(octopinic acid)。

性味味辛;微涩;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磨汁涂;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亦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2.《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几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溪鳞毛蕨

    药材名称青溪鳞毛蕨拼音Qīnɡ Xī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齿头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labordei(Christ)C.Chr.[Asp

  • 合欢皮

    《中国药典》:合欢皮药材名称合欢皮拼音Hé Huān Pí英文名CORTEX ALBIZIA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的干燥树

  • 糠油

    药材名称糠油拼音Kānɡ Yóu出处《验方新编》来源为从米皮糠中提取的脂肪油。制法用大碗一只,以纸紧糊碗口(纸上用针刺若干细孔),上堆细米糠成尖塔状,引火缓缓燃烧米糠,烧至离纸三分许时(不可

  • 云雾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云雾七药材名称云雾七拼音Yún Wù Qī来源毛茛科秦岭翠雀花Delphinium giraldii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性味

  • 马蝗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蝗果药材名称马蝗果拼音Mǎ Huánɡ Guǒ来源蔷薇科马蝗果Cotoneaster amoenus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狗脊贯众

    《中药大辞典》:狗脊贯众药材名称狗脊贯众拼音Gǒu Jǐ Guàn Zhònɡ英文名RhizomaWoodwardiaeJapon1cae别名贯众、虾公草、细叶虎耳风来源为乌毛蕨科

  • 石枫药

    药材名称石枫药拼音Shí Fēnɡ Yào别名虾于草、红虾于草、箭头草、铁青草、札郎草、黄瓜米草、杉刺疙、硬杆白花、蛇舌草、鸡口舌、石耳风、石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七爪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爪风药材名称七爪风别名七指风来源蔷薇科七爪风Rubus reflexus Ker. var. lanceolata Met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涩、酸,平。功能主

  • 石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米药材名称石米别名小石枣子、小羊耳蒜来源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石米Liparis fargesii Finet,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

  • 无莿根

    《中药大辞典》:无莿根药材名称无莿根拼音Wú Cì Gēn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粤蛇葡萄的根或全株。原形态粤蛇葡萄,又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田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