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山慈姑

山慈姑

药材名称山慈姑

拼音Shān Cí Gū

别名金灯(《本草拾遗》),鹿蹄草(《经验方》),山茨菰(《百一选方》),山茨菇(《滇南本草》),朱姑、鬼灯檠(《纲目》),毛姑(《本草从新》),毛慈姑(《药材资料汇编》),泥冰子(《中药材手册》),处姑、白地栗、白毛姑(《药材学》)。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球茎。5~6月挖职假球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杜鹃

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左右。假球茎卵球形,肉质。顶端生叶1(~2)片,叶片披针状长椭圆形,长20~30匣米,宽4~5厘米,先端略尖,基部楔形,具纵向主脉3条,全缘,具叶柄。花茎直立,疏生3叶鞘,抱茎;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有花10~20朵,偏侧而生;苞片线状披针形,薄膜质,长3厘米左右,先端锐尖;花下垂,绿色至红紫色;萼片及花瓣呈线状倒披针形,长3~3.5匣米,先端锐尖,唇瓣肥厚,长约3厘米,基部稍膨大,先端近3裂,侧裂片披针形,中间裂片长椭圆形,长9毫米左右,先端截形,反曲;蕊柱长2.5厘米。蒴果长2~2.5厘米,无梗,下垂。花期夏季。

生山沟阴湿处。分布黄河流域至西南、华南等地。

②独蒜兰,又名:冰球子

多年生草本。假球茎狭卵形或圆锥状长颈瓶形,高1.5~2厘米。叶1片,椭圆状披针形,长约10厘米,宽约2厘米,生于假球茎的顶端。花葶直立,生花1朵,下部有2~3个鞘;苞片长圆形,长2~3厘米;萼片近直立,披针形,长4厘米;花瓣近线形,长4.5厘米;唇瓣从楔形基部起逐渐扩大,长4厘米,有不明显的3裂,中部为不等边四方形,边缘为啮蚀的撕裂状,上面没有龙骨突起;子房下位,细瘦。蒴果长圆形,直立,连于房柄长近约3厘米。

生山沟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

以上植物的叶(山慈姑叶)、花(山慈姑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状杜鹃兰的干燥假球茎呈圆球状尖圆形或稍扁平,直径1~2厘米。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细小皱折。顶端有一圆形的蒂迹;底郎凹陷处有须根,须根长约1~3厘米,粗1~2毫米;腰部有下凹或突起的环节,俗称"腰带"。假球茎周围被有或疏或密的金黄色丝状毛须及黑色细须。或已将须根及外皮均除去。质坚实,内心黄白色或乌黑色,粗糙。味淡,微香,遇水有粘性。以个大、饱满、断面黄白色、质坚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②独蒜兰的干燥假球茎呈圆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1.5厘米,顶端渐突起,基部脐状,有须根或须根痕。腰带往往在凹入部,故不甚明显,撞去表皮者表面呈黄白色、浅黄色或灰黄色,带有表皮者呈浅棕色或棕色,光滑,或有皱纹及深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角质半透明。气微弱,味淡微苦,稍粘。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独蒜兰属植物云南独蒜兰(参见"独叶白芨"条)及山兰属植物冰球子(四川、西藏)等的假球茎,亦作山慈姑入药。

炮制除尽须根,洗净,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润透,切片,晒干。捣碎用亦可。

性味甘微辛,寒。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纲目》:"甘微辛,有小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气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消肿,散结,化痰,解毒。治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

①《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瘖。"

②《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③《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④《本草再新》:"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

⑤《国药的药理学》:"为粘滑药。用于呕吐下痢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正虚体弱患者慎服。

复方①治痈疽恶疮,汤、火、蛇、虫、犬、兽所伤,时行瘟疫,山岚瘴气,喉闭喉风,久病劳瘵;解菌蕈菰子、砒石毒药,死牛、马、河豚鱼毒:文蛤(捶破,洗,焙,末)三两,山慈姑(去皮净,末)二两,麝香(另研)三分,千金子(去壳,研,去油取霜)一两,红牙大戟(去芦,焙干,末)一两半。用糯米煮浓次为丸,分为四十粒。每服一粒,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外科精要》玉枢丹,即《百一选方》解毒万病丸)

②治痈疽疔肿、恶疮及黄疸: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钟,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生意》)

③去酐蹭:山慈姑根,捣涂面上。(《普济方》)

④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⑤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⑥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⑦风痰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⑧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青葙花

    《中药大辞典》:青葙花药材名称青葙花拼音Qīnɡ Xiānɡ Huā出处《江西本草》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性味《江西草药》:"性微寒,味苦。"功能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

  • 丝点地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点地梅药材名称丝点地梅别名喉咙草来源报春花科丝点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 Retz. var. glandulosa Kry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

  • 乌藨连

    《中药大辞典》:乌藨连药材名称乌藨连拼音Wū Pāo Lián别名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堇菜科植物荁的全草、根茎。秋后采收。原形态多

  • 稀花蓼

    药材名称稀花蓼拼音Xī Huā Liǎo别名白回归、连牙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稀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dissitflorum Hemsl.采收和储藏:花期采收全草,

  • 鲤鱼脂

    《中药大辞典》:鲤鱼脂药材名称鲤鱼脂拼音Lǐ Yú Zhī出处《实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脂肪。化学成分市品鲤鱼l市斤含脂肪15.8克,即3.16%。鲤脂稍有绿黄色萤光,略有旋旋旋旋旋光

  • 华山矾根

    《中药大辞典》:华山矾根药材名称华山矾根拼音Huà Shān Fán Gēn别名土常山(《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山矾科植物华山矾的根。全年可采,根挖出后,洗净

  • 地蜂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蜂子药材名称地蜂子别名蜂子芪、山蜂子、软梗蛇扭、毛猴子、独脚伞、独脚委陵菜、三爪金、地蜘蛛、铁枕头、三叶翻白草来源为蔷薇科委陵属植物三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

  • 天鹅毛

    药材名称天鹅毛拼音Tiān é Máo别名天鹅、大鹄来源雁行目鸭科大天鹅Cygnus cygnus (L.),以羽毛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刀伤出血。用法用量天鹅毛烧

  • 山海螺

    《中药大辞典》:山海螺药材名称山海螺拼音Shān Hǎi Luó别名地黄(《别录》,白河车(王安卿《采药志》),牛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四叶参(《苏南种子植物》),白蟒肉、山胡萝卜(《东

  • 括金板

    药材名称括金板拼音Kuò Jīn Bǎn别名水杨柳(《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水黄花的根皮及叶。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肥厚。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