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川黔鸭脚木

川黔鸭脚木

药材名称川黔鸭脚木

拼音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短序鹅掌柴的茎皮和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bodinieri(Levl.)Rehd,[Heptapleurum bodinieri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剥取茎和根皮,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3m。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8-16cm,无毛;小叶片6-11,纸质或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1.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钝至近圆形,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疏柔毛,边缘疏生细锯齿或波状钝齿或全缘,小叶柄长0.6-5cm。圆锥花序顶生,主轴和分枝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后渐脱落;伞形花序总状排列;苞片早落;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小苞片宿存;萼边缘有5小齿;花瓣白色,略带紫色脉纹;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生;花盘稍隆起。果实近球形,紫红色。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500m的山谷灌丛、林缘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西等地。

性味味微苦;剥取茎和根皮;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胃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单花山竹子

    药材名称单花山竹子拼音Dān Huā Shān Zhú Zi英文名bark of Uniflower Garcini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单花山竹子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

  • 红背酸藤

    《中药大辞典》:红背酸藤药材名称红背酸藤拼音Hónɡ Bèi Suān Ténɡ别名头林沁(《广州植物志》),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莓、酸藤(《广西中药志》)

  • 老君须

    《中药大辞典》:老君须药材名称老君须拼音Lǎo Jūn Xū别名婆婆针线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绒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薇、竹灵消(《四川中药志》),恶牛皮消、牛角风,九连台(《陕

  • 岩凤尾蕨

    药材名称岩凤尾蕨拼音Yán Fènɡ Wěi Jué别名凤尾草、粗金鸡尾、楚箭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岩凤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deltodon Bak.采收和储藏:全年

  • 枸骨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枸骨子药材名称枸骨子拼音Gǒu Gǔ Zi别名功劳子来源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的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涩,微温。

  • 金冠鳞毛蕨

    药材名称金冠鳞毛蕨拼音Jīn Guàn Lín Máo Jué英文名Goldencoma Wood Fern别名贯众出处始载于《中药鉴别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金冠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水百合

    《中药大辞典》:水百合药材名称水百合拼音Shuǐ Bǎi H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贝母的鳞茎。春、夏季采收。原形态荞麦叶贝母,又名:喇叭、山丹。多年生草本,高50~10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药材名称白苏叶拼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

  • 银牙莲

    药材名称银牙莲别名老茶王、牛皮桐、糯米林、青皮柴、矩形老鼠刺、华鼠刺来源虎耳草科银牙莲Itea chinensis Hook. et Arn. var. oblonga (H.-M.) C. Y. W

  • 鹤虱

    《中药大辞典》:鹤虱药材名称鹤虱拼音Hè Shī别名鹄虱(《唐本草》),鬼虱(《本草崇原》),北鹤虱(《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晒干,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