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接骨木根

接骨木根

《中药大辞典》:接骨木根

药材名称接骨木根

拼音Jiē Gǔ Mù Gēn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根皮。9~10月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痰饮,水肿,热痢,黄疸,跌打损伤,烫伤。

①《本草拾遗》:"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汁服之,当利下及吐,不可多服。"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

③《四川中药志》:"能接骨逗榫。治跌打损伤、热痢及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鲜者1~2两;研末为丸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痛:接骨木根三至四两,鲜豆腐四至五两。酌加开水或红酒炖撮。(《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脚肿:铁骨散根(接骨木根),同甘草煎水洗。(《植物名实图考》)

③治筋骨折伤:鲜接骨木根皮(或鲜叶)二至五两,黄栀子一两,共捣烂,黄酒适量,炒热,按伤处大小摊药于布上,骨折复位后即以上药敷患处,夹板固定。(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汤火伤:接骨木棍皮及叶适量,研粉,以菜油或香油调敷。(《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接骨木根

药材名称接骨木根

拼音Jiē Gǔ Mù Gēn

英文名Root o Williams elder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和西洋接骨木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S.williansii Hance var. (Nakai) Y.C. Tang S.nigra L.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接骨木薄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老枝有皮孔,贿民淡黄棕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3对,有时仅1对或多达5对,托叶狭带形或退化成带蓝色的突起;侧生小叶片卵圆形、狭椭圆形至倒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1.2-7cm,先端尖,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枚腺齿,最下一对小叶有时具长0.5cm的柄,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长约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气。花与叶同出,圆锥聚伞花序顶生,长5-11cm,宽4-14cm;具总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开展;花小而密;萼筒杯状,长约1m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短于萼筒;花垸蕾时带粉红色,开后白色或淡黄色,花冠辐状,裂片5,长约2mm;雄蕊与花冠裂片等长,花药黄色;子房3室,花柱短,柱头3裂。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3-5mm,黑紫色或红色;分核2-3颗,卵形至椭圆形,长2.5-3.5mm,略有皱纹。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毛接骨木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片2-3对,小叶片主脉及侧的基部被明显的长硬毛,小叶柄、叶轴及幼枝被黄色长硬毛;花序轴除被短柔毛外还夹杂着长硬毛。

3.西洋接骨木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枝具明显凸起的圆形皮孔;髓部发达,白色。奇数羽状复叶1-3对,通常2对。果实亮黑色。

药理作用1.抗惊,镇痛作用 接骨木根水提物0.34g/kg、0.68g/kg和1.35g/kg给小鼠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可对抗***或咖啡因诱发的惊劂反应。对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庆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

2.抗炎作用 接骨木根水提物1.35g/kg和2.70g/kg大鼠腹腔注射,可明显抑制由右旋糖酐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硕肿胀[1]。

3.毒性 接骨木根水提物应用序贯法,测得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的LD50为1.90±0.32g/kg[1]。

性味味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舒筋;利尿消肿。主风湿疼痛;痰饮;黄疸;跌打瘀痛;骨折肿痛;急;慢性肾炎;汤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调敷。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痛:、接骨木根三至四两, 鲜豆腐四至五两。酌加开水或红酒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②治脚肿: 铁骨散根(接骨木根), 同甘草煎水洗。(《植物名实图考》)③治筋骨折伤: 鲜接骨木根皮(或鲜叶)二至五两, 黄栀子一两,共捣烂,黄酒适量,炒热,按伤处大小摊药于布上,骨折复位后即以上药敷患处,夹板固定。(江西《草药手册》)④治汤火伤: 接骨木根皮及叶适量,研粉,以菜油或香油调敷。 (《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汁服之,当利下及吐,不可多服。

2.《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

3.《四川中药志》:能接骨逗榫。治跌打损伤、热痢及黄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骨莲

    《中药大辞典》:龙骨莲药材名称龙骨莲拼音Lónɡ Gǔ Liá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

  • 黄牛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牛茶药材名称黄牛茶拼音Huánɡ Niú Chá别名雀笼木、黄芽木、满天红、黄丝鸡兰、海牙茶、土苏木、黄尝来源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

  • 伏牛花

    药材名称伏牛花拼音Fú Niú Huā别名隔虎刺花(《开宝本草》)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花。性味《开宝本草》:"苦甘,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黄蜀葵根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根药材名称黄蜀葵根拼音Huánɡ Shǔ Kuí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根。秋季采挖。化学成分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12.30%

  • 刺榆皮

    药材名称刺榆皮拼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

  • 泥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胡菜药材名称泥胡菜拼音Ní Hú Cài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

  • 叶天天花

    药材名称叶天天花别名期里[傣语]、广叶里[懓尼]来源茜草科叶天天花Mussaenda hossei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法用量3~5钱,水

  • 雨韭

    《中药大辞典》:雨韭药材名称雨韭拼音Yǔ Jiǔ别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原形态雨久花(《花镜》)

  • 豹子眼睛花

    药材名称豹子眼睛花别名老熊花来源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肝炎,淋巴腺炎,乳头炎,疮疖,骨折,脚癣

  • 鸡爪参

    药材名称鸡爪参拼音Jī Zhuǎ Shēn别名野参须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钝叶算盘七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eptopus obtusatus Fassett [S.genic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