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毛叶天胡荽

毛叶天胡荽

药材名称毛叶天胡荽

拼音Máo Yè Tiān Hú Suī

别名钻地风、***公根、冰大海、透骨草、大样雷公根、山灯盏、鱼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肾叶天胡荽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wilfordi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45cm。茎直立或匍匐,有分枝,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叶柄长3-20cm;托叶膜质,圆形;叶片膜质至草质,圆肾形,长1.5-3.5cm,宽2-7cm,边缘5-7裂,基部深心形或在弯缺处稍张形,两面光滑或在背面脉上被极疏的短刺毛。单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或腋生,有多数,花密集成头状;小决苞片膜质,有紫色斑点;花瓣卵形,白色至淡黄色。双悬果近圆形,长.2-1.8cm,宽1.5-2.1mm,基部心形,两侧扁压,中棱明显隆起,成熟时紫褐色或黄褐色,有紫色玟点。花、果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400的阴湿山谷、田野和沟边、溺爱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多缠绕成团,茎纤细长而弯曲,无毛。单叶互生,叶多皱缩,完整叶呈圆肾形,直径1.5-6cm,有5-7裂片,基部深心形,稍张开或相接近,两面无毛或少有毛,叶柄长2.5-19.5cm,有短硬毛。气微,味淡苦。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红白痢疾;黄疸;小便淋痛;疮肿;鼻炎;耳痛;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江风毛菊

    药材名称龙江风毛菊拼音Lónɡ Jiānɡ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Amur saussurea别名东北燕尾风毛病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

  • 窃衣

    《全国中草药汇编》:窃衣药材名称窃衣别名鹤虱[华南]、粘粘草、破子衣来源伞形科窃衣属植物窃衣Torilis japonica (Houtt.) DC. [Torilis anthriscus (L.)

  • 燕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药材名称燕麦草拼音Yàn Mài Cǎo别名野燕麦来源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收

  • 岗柃叶

    药材名称岗柃叶拼音Gǎnɡ Lí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岗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groffzi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岗柃灌木或小乔木,高

  • 向日葵叶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叶药材名称向日葵叶拼音Xiànɡ Rì Kuí Yè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向日葵子&

  • 南苜蓿

    药材名称南苜蓿别名母齐头、金花菜、黄花草子、草头来源豆科南苜蓿Medicago hispida Gaertn.,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下游各省。性味全草:苦、微涩,平。根:苦、微涩,寒。功能主治

  • 黄龙须

    药材名称黄龙须拼音Huánɡ Lónɡ Xū别名红龙须(《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气根。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湿,性热,无毒。"

  • 高原点地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原点地梅药材名称高原点地梅别名朵的[藏名]来源报春花科高原点地梅Androsace integra (Maxi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西藏。性味

  • 白千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千层药材名称白千层拼音Bái Qiān Cénɡ别名玉树、千层皮来源桃金娘科千皮层属植物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以树皮及枝叶入

  • 铁色箭

    药材名称铁色箭拼音Tiě Sè Jiàn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出处《纲目》在石蒜条云:“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管花黄白色者,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