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母鸡草

红母鸡草

《中药大辞典》:红母鸡草

药材名称红母鸡草

拼音Hónɡ Mǔ Jī Cǎo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叶山蚂蝗茎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叶山蚂蝗,又名:恒河山绿豆

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5米。茎柔弱,稍分枝,被柔毛。单叶;膜质或纸质;矩圆状卵形或卵形,长5~13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下面被灰色柔毛;叶柄长1~2厘米,被毛;托叶线状锥尖,长8~10毫米。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5~30厘米;花2~6朵簇生,花束疏离;花柄长2~5毫米,密生钩状毛;苞片小,刚毛状;花萼长约2毫米,被粗毛,萼齿披针形;花冠绿白色,长约3毫米;子房密生柔毛。荚果密集,略弯曲,长1.2~2厘米,宽约2毫米,有荚节7~9个,近秃净或被小钩毛。花期4~8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液体生物碱约0.05%,从中分离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下箴刺桐碱、大麦芽碱、N-甲基酪胺、β-苯乙胺等。又含γ-羟基棕榈酸内酯0.03%,醚溶性树脂2.1%、有机酸、还元糖、挥发油等。

地上部分含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b-甲基四氢哈尔满和6-甲氧基-2-甲基-β-咔琳。

种子含脂肪油、糖、生物碱。脂肪油中含油酸30.47%、亚油酸31.85%、棕榈酸6.68%、硬脂酸1.40%、廿四烷酸6.21%,又薄层层析分出5种磷脂。

药理作用10%叶浸剂对家兔有利尿作用,灰分无效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肿。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母鸡草

药材名称红母鸡草

拼音Hónɡ Mǔ Jī Cǎo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Hookedhairypod Tickclover

别名粘人草、粘草、粘波波、小百解菜、籽蚂蟥、红毛鸡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叶山蚂蝗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smodium gangeticum(L.) DC.[Hedysarum gangeticum L.]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大叶山蚂蝗半灌木,高达1.5m。茎有柔毛。叶柄长约1.8cm,中间有纵沟,具柔毛;单叶互生;叶长圆形,长9-15cm,宽3.5-7cm,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平贴短柔毛。顶生圆锥花序或为腋生总状花序;苞片脱落;花梗长约2mm,密生钩状毛;花长约4mm;花萼长约2.5mm;萼齿披针形,与萼筒等长;花冠绿白色,旗瓣倒卵形,翼瓣长圆形,具短爪,龙骨瓣狭倒卵形;雄蕊10,二体;子房密生柔毛。荚果长1.8-2.2cm,宽约2.5mm,密被钩状毛,腹缝线直,背缝线在种子间缢缩,有7-9荚节,荚节近圆形。花期4-8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枝条圆柱形,可见毛茸。叶单生,矩形或阔披针形,长9-15cm,宽3.5-7cm,先端渐狭呈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表面枯绿色,下表面可见短柔毛,纸质。有时可见细长的荚果,长1.8-2.2cm,直径约25mm,7-9个节,腹缝线平直,背缝线深波状,表面具带沟的小毛。气特异。

化学成分茎叶含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methoxyN,N-dimethyltryptamine)及它们的N氧化物,Nb-甲基四氢哈尔满(Nb-methyltetrahydroharman)及6-甲氧基-2-甲基-β-咔啉阳离子(6-methoxy-2-methyl-β-carbolinium cation);大叶山蚂蟥根含N,N-二甲基色胺及其N氧化物,下箴刺桐碱(hypaphorine),大麦芽碱(hordenine),白栝楼碱(candicine),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β-苯乙胺(β-phenylethylamine),红母鸡草醇(gangetin),红母鸡草素(gangetinin),山蚂蟥素(desmodin);大叶山蚂蟥还含24-乙基-5,22-二烯-3β-胆甾醇(24-ethylcholesta-5,-22-dien-3β-ol),24-乙基-5-烯-3β-胆甾醇(24-ethylcholesta-5-en-3β-ol),24-甲基-5-烯-3β-胆甾醇(24-methylcholesta-5-en-3β-ol)。

药理作用10%叶浸剂对家兔有利尿作用,灰分无效。

性味甘辛;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调经,解毒,止痛。主跌打损伤,子宫脱垂,脱肛,闭经,牛皮癣,牙痛,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膏剂涂搽。

各家论述《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肿。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松藻

    药材名称小松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小松藻Gigartina intermedia Sur.,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提取的卡拉胶有抗溃疡作用,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并有抗血脂作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秋海棠花

    药材名称秋海棠花拼音Qiū Hǎi Tá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

  • 鸡爪芹

    药材名称鸡爪芹拼音Jī Zhuǎ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红花变豆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rubriflora Fr, Schmidt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晒干。原

  • 指天椒

    《中药大辞典》:指天椒药材名称指天椒拼音Zhǐ Tiān Jiāo别名长柄椒(《苏南种子植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茄科植物指天椒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单

  • 尖叶川黄瑞木

    药材名称尖叶川黄瑞木拼音Jiān Yè Chuān Huánɡ Ruì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尖叶川黄瑞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nandra bockiana Pritz.ex D

  • 钩藤

    《中国药典》:钩藤药材名称钩藤拼音Gōu Ténɡ英文名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 鼋膏

    《中药大辞典》:鼋膏药材名称鼋膏拼音Yuán Gāo别名鼋脂(《淮南万毕术》)。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鼋甲"条。功能主治张鼎:&quo

  • 水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柏枝药材名称水柏枝拼音Shuǐ Bǎi Zhī别名砂柳、臭红柳来源为怪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 (L.)Desv.,以幼枝入药。夏、秋采收,剪

  • 草灵芝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灵芝药材名称草灵芝别名八股绳、长梗岩须、雪灵芝、水麻黄来源杜鹃花科岩须属植物岩须Cassiope selaginoides Hook. f. et Thoms.,以全株入药。秋季

  • 红树果

    药材名称红树果拼音Hónɡ Shù Guǒ英文名Bruguiera gymnorrhiza (L.)Lam。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木榄的果实和胚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uguiera gy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