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芫花根

芫花根

《中药大辞典》:芫花根

药材名称芫花根

拼音Yuán Huā Gēn

别名大戟(《吴普本草》),蜀桑(《别录》),金腰带、铁牛皮(《分类草药性》)。

出处吴普本草

来源瑞香科植物芫花,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芫花"条。

化学成分根皮中分出β-谷甾醇、黄酮甙芜根甙以及一种黄色结晶(乙素)C15H14O6,熔点192℃。

药理作用根的碳酸溶解部分对动物子宫(小鼠离体子宫或孕兔羊摸内注射)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除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外,亦出现子宫收缩。中毒剂量可延长凝血时间,并出现血尿。乙素对鱼有很强毒性。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吴普本草》:"神农:辛。雷公:苦,有毒。"

②《纲目》:"辛,温,有小毒。"

③《分类草药性》:"大热。"

功能主治治水肿,瘰疬,乳痈,痔痿,疥疮。

①《别录》:"疗疥疮。"

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熬膏涂或制药线系痔瘤。

注意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①《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②《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复方①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一两。锉,微炒,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一钱,得小便大利便差。(《古今录验方》)

②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濒湖集简方》)

③治乳痈:㈠芫花根皮捣烂,塞患侧鼻孔中。(《南京民间药草》)㈡芫花根一钱至一钱五分。炒黄,水煎服。(《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④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濒湖集简方》)

⑤系瘤,兼去鼠奶痔: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宿,以线系瘤,经宿即落。如末落再换线。落后以龙骨诃子末敷疮口,即合。系鼠奶痔依上法。(《种福堂公选良方》)

⑥治鱼脐疔疮,久疗不差:芫花根二两,猪牙皂荚五挺,白矾三两(烧令汁尽,细研),黑豆三合。上药,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荚、黑豆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后,即入铛中,煎至一升,入白矾末搅令匀,去火成膏。摊于帛上贴,日二易之。(《圣惠方》芫花根膏)

⑦治神经性皮炎:芫花根皮,晒干,研末,用蜡或酒调敷。(湖南《兄弟省市中草药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新根洗净,刮去外表栓皮,剔除中心木质部,剩下第二层皮切碎捣烂,搓成小团,塞于鼻孔内。约20分钟左右即有热辣感,过5分钟取出。亦可制成100%浸液,用棉球蘸药后塞鼻,其产生热辣感的时间比鲜药长(约肋分钟),但疗效亦不够稳定。孕妇忌用。治疗200例,有效168例,无效32例。起病在3天内者有效率高,故仅适用于初期病人。

②治疗鼻炎

取芫花根30克切碎,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过滤备用。用时以黄豆大小于棉球浸吸芫花酊2~3滴,外面再用消毒棉花包裹,塞在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副鼻窦炎可以塞在中鼻道。每日1次,每次1~2小时,5次一疗程。孕妇禁用。据100余例观察,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大性鼻炎、慢性副鼻寞炎有一定疗效。对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无效。对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有待进一步观察。芫花酊液不宜渗透到外层棉球表面,更不能直接滴入鼻腔,否则可损伤鼻腔粘膜。有的病人用药后出现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现象,乃正常反应,过后反有轻快之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芫花根

药材名称芫花根

拼音Yuán Huā Gēn

英文名Root of Lilac Daphne

别名大戟、蜀桑、铁牛皮、浮胀草。

出处出自《吴普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或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芫花直立落叶灌木,高达1m。根长者可达10cm,主根直径0.6-1.5cm,有分歧,外表黄棕色至黄褐色;根皮富韧性。茎直径至1cm,暗棕色;枝细长,褐紫色,幼时密生绢状短柔毛。叶对生,间或互生;有短柄,长约1mm,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宽0.8-2cm,稍带革质,先端尖,全缘,幼时叶之两面流生绢状短柔毛,以脉上为密,老则渐脱。花淡紫色,腋生,先叶开放,通常3-7朵生叶腋间短梗上,以枝端为多;花两性,无花瓣;花被管细长,长约1cm,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cm;雄蕊8,2轮,着生于花被管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如,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颗,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二萜类成分:芫花酯甲(yuanhuacin),芫花酯乙(yuanhuadin),芫花瑞香宁(genkwadaphnin)即12-苯甲酸氧基瑞香毒素(12-benzoxydaphnetoxin);双黄酮类成分:瑞香黄烷素B(daphnodorin B),芫花醇(genkwanol)A、B、C;香豆精类成分:西瑞香素(daphnor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甙类成分:瑞香甙(daphin),丁香甙(syringin),芜根(yuankanin),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根的碳酸溶解部分对动物子宫(小鼠离体子宫或孕兔羊膜内注射)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除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外,亦出现子宫收缩。中毒剂量可延长凝血时间,并出现血尿。乙素对鱼有很强毒性,经初步试验,10-5浓度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时,能扩张冠状血管,但效力较凯林(Khellin)为弱。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水;解毒;散结。主水肿;瘰疬;乳痈;痔瘘;疥疮;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5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注意1.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2.《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3.《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疗疥疮。

2.《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吉利子树

    药材名称吉利子树拼音Jí Lì Zǐ Shù英文名Root of Bilobed Grewia别名急糜子科、铜箍散、扁担木、孩子儿拳头、荀妃麻、棉筋条、二裂解宝叶、月亮皮、葛马麻、哨儿菜、圪柏麻葛荆麻

  • 苦菜花子

    药材名称苦菜花子拼音Kǔ Cài Huā Zǐ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菊种植物苦苣菜的花及种子。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衍义》:"花:

  • 云实蛀虫

    《中药大辞典》:云实蛀虫药材名称云实蛀虫拼音Yún Shí Zhù Chónɡ别名黄牛刺虫(《浙扛中医》),黄寮刺虫、天牛幼虫(《浙江天目山药植志》),云实蠹虫

  • 艾虎

    药材名称艾虎拼音ài Hǔ英文名Weasel别名地狗、艾鼬、两头乌、臭狗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艾鼬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a eversmanni Le

  • 大叶狼豆柴

    药材名称大叶狼豆柴拼音Dà Yè Lánɡ Dòu Chái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小灌木,高1~2米;嫩枝有短

  • 小赤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赤麻药材名称小赤麻拼音Xiǎo Chì Má别名赤麻、小红活麻来源荨麻科小赤麻Boehmeria spicata (Thunb.)Thunb.,以根入药。生境

  • 胡颓子根

    《中药大辞典》:胡颓子根药材名称胡颓子根拼音Hú Tuí Zǐ Gēn别名牛奶根(《分类草药性》),贯榨根(《浙江民间草药》),叶刺头(《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

  • 玉屑

    药材名称玉屑拼音Yù Xiè别名白玉屑(《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矿物软玉的碎粒。原形态为致密或细粒的块状。白色至淡绿色,微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多片状,具灿烂之

  • 荞麦秸

    《中药大辞典》:荞麦秸药材名称荞麦秸拼音Qiáo Mài Jiē出处《纲目》来源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化学成分全草含芸香甙、槲皮素、咖啡酸。尚含对光敏感物质。籽苗含荭草素、异荭草素

  • 鳑魮鱼

    《中药大辞典》:鳑魮鱼药材名称鳑魮鱼拼音Pánɡ Pí Yú别名鱊鮬、鳜鯞(《尔雅》),婢聂、青衣鱼(崔豹《古今注》),旁皮鲫(《尔雅翼》),鮬鱼(《滇南本草》),文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