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花叶狗牙七

花叶狗牙七

《中药大辞典》:花叶狗牙七

药材名称花叶狗牙七

拼音Huā Yè Gǒu Yá Qī

别名金毛狗脊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华北鳞毛蕨根茎。夏、秋间采挖,去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华北鳞毛蕨,又名:美丽鳞毛蕨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咪。根茎横卧,有阔披针形的棕色鳞片。叶簇生,卵状矩圆形,草质,长25~45厘米,宽10~25厘米,幼时下端有鳞毛,老时光滑,3回羽裂;羽片饲披针形,中部以下的长10~20厘米,中部宽3~7厘米,向基部略变狭;小羽片稍远离,基部不对称,基部下侧一片缩短,边缘深羽裂,裂片顶端有2~3个尖锯齿;叶柄长15~35厘米,禾秆色,基部以上光滑。孢子囊群大,囊群盖圆肾形,生于叶下面的小脉上。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涩苦,平。

功能主治除风湿,强腰膝,降血压,清热解毒。治脊柱疼痛,头晕,高血压。

复方①治脊柱疼痛:花叶狗牙七一两。水煎服;配窝儿七二至三钱,捞糟煎服更好。

②治高血压、头晕:花叶狗牙七、太白茶各一两。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花叶狗牙七

药材名称花叶狗牙七

拼音Huā Yè Gǒu Yá Qī

英文名Delightful Wood Fern

别名马牙贯众、金毛狗脊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美丽鳞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laeta (Kom.)C.Chr.[Nephrodium laeta Ko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除去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40-80cm。根茎横生,连同叶柄基部被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35cm,禾秆色,向上近光滑;叶片草质,卵状长圆形,长20-45cm,宽10-25cm,幼时被淡棕色鳞毛,老时光滑,三回羽裂;羽片阔披针形,中部以下的长10-20cm,中部宽3-7cm,向基部略变狭;小羽片基部不对称,下侧1片缩短,边缘深羽裂,裂片先端有2-3个尖锯齿;侧脉分叉。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裂片基部上侧的小脉中部;囊群盖圆肾形,边缘略有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坡沟谷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圆柱形,直径2-4cm,表面有棕色叶柄残基,被棕色阔披针形鳞片。质坚硬,断面棕红色,可见数个类白色小点排列成环(分体中柱)。气微,味微涩。

2.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含红棕色物。薄壁组织中有5-7个分体中柱排列成环,大小不一,维管束周韧型,外有内皮层。

性味涩;苦;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腰膝;降血压。主腰膝酸痛;头晕;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杜仲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仲藤药材名称杜仲藤拼音Dù Zhònɡ Ténɡ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来源为夹竹桃科杜仲藤属植物毛杜仲藤Parabar

  • 咸秋石

    :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来源用食盐与泉水煎熬而成。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中华本草》: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拼音Xián Qiū Shí出

  • 宝盖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宝盖草药材名称宝盖草拼音Bǎo Gài Cǎo别名接骨草[昆明]、蜡烛扦草、莲台夏枯草、佛座草、灯笼草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 猪耳掌

    药材名称猪耳掌拼音Zhū ěr Zhǎnɡ出处始载于《广西民族药简编》。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猪耳掌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untia brasiliensis(Willd.)Haw.采收

  • 盐肤子

    药材名称盐肤子拼音Yán Fū Zǐ别名盐麸子、叛奴盐、盐梅子、木附子、盐肤木子、假五味子、油盐果、乌酸桃、红叶桃、红盐果、盐酸果、盐酸白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

  • 刺针草

    药材名称刺针草拼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叶刺针草B.

  • 野木瓜

    《中药大辞典》:野木瓜药材名称野木瓜拼音Yě Mù Guā别名那蘑、牛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原形态常绿藤本。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7

  • 苦夭

    药材名称苦夭拼音Kǔ Yāo别名钩夭(《尔雅》),苦板(《纲目》),轮蓟(《苏南种子植物》),狭叶蓟、牛刺犁、小样刺米草(《湖南药物志》),小蓟(《广西中草药》)。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菊科植物中国

  • 地仙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仙桃药材名称地仙桃拼音Dì Xiān Táo别名小紫草、墨飞、猫舌头草来源紫草科紫草属植物梓木草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C.,以果实

  • 李根皮

    《中药大辞典》:李根皮药材名称李根皮拼音Lǐ Gēn Pí别名甘李根白皮(《金匮要略》)。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性味苦咸,寒。①《别录》:"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