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蓝锡莎菊

蓝锡莎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锡莎菊

药材名称蓝锡莎菊

拼音Lán Xī Shā Jú

别名苦参[云南红河州]

来源菊科锡莎菊属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 cyanea (D. Don)Beauv.,以入药。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健胃止痛。用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3~5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蓝锡莎菊

药材名称蓝锡莎菊

拼音Lán Xī Shā Jú

别名苦参(《云南中草药》)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秋冬采集,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45厘米。主根圆锥形,分叉并生子根,其上着生细须根。茎直立。叶互生,叶形变化较大,卵状较形,长4~8厘米,宽2.5~6厘米,有时羽裂或全裂,裂片1~-4枚或更多,叶缘有不规则锯齿:叶柄有凹槽,基部扩大。圆锥花序呈伞房花序式排列,总苞常较宽,平滑或有小粗毛:花冠蓝色。瘦果狭窄,逐渐收缩成1短喙。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疏林草丛中或栽培。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①《贵州草药》:"辛微苦,平。"

②《云南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健脾和胃,上痛。治胃痛,肠胃炎。菌痢,食积饱胀,水肿,湿疹。

①《贵州草药》:"消食积饱胀。"

②《云南中草药》:"健脾和胃,止痛。治食欲不佳,胃痛。"

③《红河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治胃痛,肠胃炎,菌痢,水肿,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为散,3~5分。

复方治食积饱胀:蓝锡莎菊五钱。兑淘米水服。(《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等引起的胃痛,有止痛效果。多在15~30分钟内见效,有效时间能持续4小时左右。用法:苦参洗净晒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1克。日服3~4次,每次3~4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蓝锡莎菊

药材名称蓝锡莎菊

拼音Lán Xī Shā Jú

英文名Sow thisle

别名兰锡莎菊、苦参、锡砂菊、蓝花岩参犁头尖犁头草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云南中草药:据说本品可治糖尿病。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cerbita cyanea (D. Dib) Beauv.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蓝锡莎菊 多年生草本,高约50cm。主根圆锥形,分叉,并生子根,其上着生细须根。茎直立。单叶互生;叶柄有凹槽,基部扩大;叶形变化较大;卵状戟形或三角形,长4-8cm,宽2.5-6cm,有时羽裂或全裂,裂片1-4枚或更多,叶缘有不规则锯齿。圆锥花序呈伞房花序式排列;总苞常较宽。半滑或有小粗毛;花冠蓝色。瘦果狭窄,逐渐收缩呈一短喙。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下、草丛中或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每次1-1.5g。

复方治食积饱胀: 蓝锡莎菊五钱。兑淘米水服。(《贵外潭药》)

各家论述1.《贵州草药》:消食积饱胀。

2.《云南中草药》:健脾和胃,止痛。治食欲不佳, 胃痛。

3.《红河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治胃病,肠胃炎,菌痢,水肿,湿疹。

临床应用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等引起的胃病,有止痛效果。多在15-30分钟内见效,有效时间能持续4小时左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皮毛

    《中药大辞典》:猫皮毛药材名称猫皮毛拼音Māo Pí M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皮毛。功能主治治瘰疬,疮疡。《纲目》:"治瘰疬诸瘘,痈疽溃烂。"用法用

  • 细枝柃

    药材名称细枝柃拼音Xì Zhī Lí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细枝柃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loquaiana Dun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细枝柃 灌木或小

  • 合欢皮

    《中国药典》:合欢皮药材名称合欢皮拼音Hé Huān Pí英文名CORTEX ALBIZIA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的干燥树

  • 小花八角枫

    药材名称小花八角枫拼音Xiǎo Huā Bā Jiǎo Fēnɡ别名九牛造、伪八角枫、狭叶八角枫、三角枫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小花八角枫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angium faber

  • 夏枯草露

    药材名称夏枯草露拼音Xià Kū Cǎo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水。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夏枯草"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 刺苋菜

    药材名称刺苋菜拼音Cì Xiàn Cài别名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

  • 芦根

    《中国药典》:芦根药材名称芦根拼音Lú Gēn英文名RHIZOMA PHRAGMITIS别名苇根、芦头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

  • 孜然

    药材名称孜然拼音Zī Rán别名马芹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孜然芹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minum cyminum L.采收和储藏:5月果熟时,将植株收回,晒干,除去杂种,留取果实备用。

  • 山龙眼

    药材名称山龙眼别名黄豆树、大力王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 (Willd.) Muell.-Arg.,以根、茎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络

  • 续随子茎中白汁

    《中药大辞典》:续随子茎中白汁药材名称续随子茎中白汁拼音Xù Suí Zǐ Jīnɡ Zhōnɡ Bái Zhī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茎中的白色乳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