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棉花根

野棉花根

药材名称野棉花根

拼音Yě Mián Huā Gēn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毛茛科植物棉花,春季或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棉花"条。

生境分部产于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根略呈圆柱状,常扭曲,全长约10~25厘米,直径0.6~2厘米。商品大多已断折,外表棕色至紫棕色,表面粗糙,具纵向凹裂,间或可见支根痕,外皮有时脱落,露出呈裂片状的黄色木部。根头部略形膨大,顶端附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密生白色绵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色,射线色较深,导管部分十数个群束,作放射状排列。根的中心部及射线部分常呈裂隙状。气微弱,味苦。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有毒。"

②《湖南药物志》:"温,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治疟疾,痢疾,脚气,肠寄生虫病,痈疽肿毒。

①《滇南本草》:"下气。杀小儿寸白虫、蛔虫犯胃。"

②《中国药植图鉴》:"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作丸。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疟疾:野棉花根七至九枚,常山八两,黄豆一升。共煮熟,去药,黄豆晒干研成细粉,酒调为丸、雄黄为衣。疟前服十粒。

②治痈疽不溃:野棉花根、叶二至三钱。水煎服。

③治脚气病:野棉花根炖猪脚食。

④治发痒子:野棉花根三株,水煎服。

⑤治蜈蚣咬伤:野棉花根捣烂敷。

⑥治对口疮:野棉花根捣烂敷。

⑦治虫牙:野棉花根含口内牙痛处。(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⑧治痞块:野棉花根五钱。甜酒煮。取汁内服,取渣外包,连服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备注本品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作白头翁使用。参见"白头翁"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蚯蚓

    药材名称蚯蚓拼音Qiū Yǐn别名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

  • 伴蛇莲

    《中药大辞典》:伴蛇莲药材名称伴蛇莲拼音Bàn Shé Lián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秋季采挖,洗

  • 茉莉花露

    《中药大辞典》:茉莉花露药材名称茉莉花露拼音Mò Lì Huā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之蒸馏液。性味《纲目拾遗》:"味淡。"功能

  • 刀豆根

    药材名称刀豆根拼音Dāo Dòu Gēn出处《医林纂要》来源豆科植物刀豆的根。性味苦,温。①《医林纂要》:"苦咸。"②《分类草药性》:"性平,无毒。"

  • 诃子

    《中国药典》:诃子药材名称诃子拼音Hē Zǐ英文名FRUCTUS CHEBULAE别名诃黎勒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 野冬菊

    《中药大辞典》:野冬菊药材名称野冬菊拼音Yě Dōnɡ Jú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种植物野冬菊的花。秋季采花,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白色短租

  • 木瓜核

    《中药大辞典》:木瓜核药材名称木瓜核拼音Mù Guā Hé别名木瓜子(《普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种子。功能主治《纲目》:"治霍乱烦躁气急,每嚼七

  • 胡颓子叶

    《中药大辞典》:胡颓子叶药材名称胡颓子叶拼音Hú Tuí Zǐ Yè别名蒲颓叶(《中藏经》)。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片。性味《纲目》:"酸

  • 罗伞草

    药材名称罗伞草拼音Luó Sǎn Cǎo别名一把伞、小礼花、大含羞草、荷包草、降落伞。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感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sensititvum(L.)DC

  • 腊梅

    药材名称腊梅拼音Là Méi别名黄梅花、黄腊梅、腊木、铁筷子来源腊梅科腊梅属植物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Link [Calycanthus pr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