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雀舌豆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荚果。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互生,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有短粗毛;小叶椭圆状卵形,长约2~3.5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阔楔形、钝圆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中间小叶柄长约1厘米,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叶柄细,长2.5~4厘米。花3~6朵成总状花序,腋生;萼筒状,花冠黄色。荚果镰状线形,荚节明显。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潮湿地带。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平,味苦涩。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英文名fruit of Forrest Dumasia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masia forestii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雀舌豆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柄细长,长2.5-4cm,中间小叶柄长约1cm,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三出复叶,椭圆状卵形,长2-3.5cm,宽1.3-2.5cm,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总状花序腋生,有3-6朵花;总花梗短,有短粗毛;花萼筒状,萼筒一侧略膨胀,先端斜,萼齿极不明显;花冠黄白色;雄蕊10,二体。荚果线状镰形,种子间缢缩。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嫁(虫戚)

    药材名称嫁(虫戚)拼音Jià ( Chónɡ Qī )别名帽贝来源药材基源:为帽贝科动物嫁(虫戚)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lana toreuma(Reeve)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取壳,洗净

  • 樟木钻

    《全国中草药汇编》:樟木钻药材名称樟木钻别名野八角来源木兰科樟木钻Illicium dunnianum Tutche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风止痛。主治跌

  • 黄杨叶

    药材名称黄杨叶拼音Huánɡ Yánɡ Yè别名黄杨脑。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Rehd.et Wils.)M.Cheng或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 L

  • 大麦泡

    药材名称大麦泡别名对嘴泡、猫爪刺、牛奶泡、栽秧泡、泡儿刺、三月泡来源蔷薇科大麦泡Rubus corchorifolius L.[R. althaeoides Hance],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

  • 条叶垂头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条叶垂头菊药材名称条叶垂头菊别名线叶点头菊来源菊科条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lineare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青海、甘肃、四川。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

  • 硬骨凌霄

    《全国中草药汇编》:硬骨凌霄药材名称硬骨凌霄拼音Yìnɡ Gǔ Línɡ Xiāo别名竹林标、驳骨软丝莲、红花倒水莲来源紫葳科硬骨凌霄Tecomaria capensis (Thu

  • 无腺橉木

    药材名称无腺橉木拼音Wú Xiàn Lìn Mù别名山莓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橉木的根、叶、果。原形态落叶乔木,高8~16米。枝黑褐色,

  • 梧桐根

    《中药大辞典》:梧桐根药材名称梧桐根拼音Wú Tónɡ Gēn别名梧桐蔃(《岭南采药录》)。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根,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灯心草根

    《中药大辞典》:灯心草根药材名称灯心草根拼音Dēnɡ Xīn Cǎo Gēn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根及根茎。夏、秋采取。性味《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功

  • 酒酿

    《中药大辞典》:酒酿药材名称酒酿拼音Jiǔ Niànɡ别名酒窝、浮蛆(《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化学成分酒酿的成分随发酵进度等而变化,成熟的酒酿,含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