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鮧鱼涎

鮧鱼涎

《中药大辞典》:鮧鱼涎

药材名称鮧鱼涎

拼音Yí Yú Xián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皮肤分泌的粘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

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三消,鮧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次,下五,七枚,渴便顿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鮧鱼涎

药材名称鮧鱼涎

拼音Yí Yú Xián

英文名Oriental sheatfish saliva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皮肤分泌的粘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Parasilurus asot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将其悬挂, 收取分泌的粘液,鲜用。

原形态鲇鱼,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宽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眼小,盖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背鳍5,很小。臀鳍77-83,与毛鳍相连。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咸;性凉

归经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主消渴;小儿疳渴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适量。

各家论述本草图经》:主三消,鮧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饮,下五、七枚,渴便顿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桦褶孔

    药材名称桦褶孔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桦褶孔Lenzites betulina (L.)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长在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朽树干上。性味淡,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

  • 小棕包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包药材名称小棕包拼音Xiǎo Zōnɡ Bāo别名批麻草、小黎芦来源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季采

  • 草木王

    药材名称草木王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草木王Cordyceps sp.,以菌座和虫体入药。功能主治主治各种毒蛇咬伤,伤口红肿,头眩,抽搐,复视,昏迷不醒人事。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注意有大毒,不能内

  • 海红

    《中药大辞典》:海红药材名称海红拼音Hǎi Hónɡ别名海棠(《通志》),海棠梨(《纲目》),棠蒸梨(姚可成《食物本草》)。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原形态西府海棠(《

  • 鹿角霜

    《中国药典》:鹿角霜药材名称鹿角霜拼音Lù Jiǎo Shuānɡ英文名CORNU CERVI DEGELATINATUM来源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熬制鹿角胶剩下的骨渣)。春、秋二季生产,

  • 大山玄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山玄参药材名称大山玄参别名川玄参、土玄参、元参、安东玄参来源玄参科大山玄参Scrophularia kaku densis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四川。性味苦、

  • 山香草

    药材名称山香草拼音Shān Xiānɡ Cǎ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山香草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0~90厘米。茎直立,方形,带紫色,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有柄;叶片卵形或卵

  • 蹋菜

    药材名称蹋菜拼音Tà Cài别名乌塌菜、瓢儿菜、雪里青(《苏南种子植物》)。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塌棵菜的全草。原形态二年生草本,有时作一年生草本栽培,绿色,根粗

  • 狮子草

    药材名称狮子草拼音Shī Zi Cǎo别名九头狮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剑草小铁牛、疙瘩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不育红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yuennane

  • 苏铁蕨

    药材名称苏铁蕨拼音Sū Tiě Jué别名贯众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inea insignis(Hook.)J.Smith[Boweringia i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