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沉煎丸

丁沉煎丸

《鸡峰》卷二十:丁沉煎丸

药方名称丁沉煎丸

处方丁香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半夏曲1两,石灰末半两,阳起石半两,礞石半两,阿魏半分,杏仁5个,巴豆5个。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行滞气,下痰饮。主

用法用量每服2丸,白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

《博济》(四库本)卷二:丁沉煎丸

药方名称丁沉煎丸

别名荜澄茄

处方荜澄茄(新者)1两,沉香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皮)1两,槟榔1两,茴香(炒)1两,川苦楝子1两,高良姜1两,官桂(去皮)1两,当归(净洗,去土,切细,焙干)1两,蓬莪茂1两,丁香1两。

制法上为末,用附子2两(炮)、乌头2两(炮),别杵为末,用米醋5升,浸硇砂1两,经1宿,澄去砂石,以此醋煮附子,乌头为糊,搜和前药末为剂,杵300-500下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冷气不和,绞刺疼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商务本作“沉丁煎丸”。

注意有孕不可服。

摘录《博济》(四库本)卷二

普济方》卷一八二:丁沉煎丸

药方名称丁沉煎丸

处方丁香4钱,沉香1钱,白檀3钱,甘松4钱,白豆蔻2钱,荜澄茄2钱,藿香3钱,肉豆蔻1双,缩砂仁3钱,三奈子龙脑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重罗过,用甘草膏子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3丸,滚汤送下;含化亦得。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丁沉煎丸

药方名称丁沉煎丸

处方丁香12两,沉香2两,木香1钱半,丁香皮1两,白豆蔻仁9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子为丸,每一两分作250丸。

功能主治辟雾露寒邪,散膈 脘凝滞,调顺三焦,和养荣卫。主心胸痞闷,噫醋吞酸,呕逆痰水,津液不收,两胁刺痛,腹中坚满,口苦无味,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丁香煎丸”。方中丁香皮,《普济方》作“广皮”。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普济方》卷一八一:丁沉煎丸

药方名称丁沉煎丸

处方木香3两,丁香3两,甘松3两,沉香3两,藿香半两,檀香半两,香附半两,砂仁半两,白豆蔻半两,丁皮半两,陈皮半两,薄荷少许,脑子少许,蓬莪术3钱。

制法上为细末,熬甘草膏丸。

功能主治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不拘丸数。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

猜你喜欢

  • 车膏涂方

    药方名称车膏涂方处方车膏。功能主治手足冻疮肿烂。用法用量上1味,熬令热,涂疮上,又以羊脂和蜜,熬匀涂敷。每日2-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 陈橘丸

    药方名称陈橘丸处方陈橘皮(去瓤)1两,槟榔(锉细)半两,木香1分,羌活(去芦头)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青皮(去瓤)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不蛀皂角两挺(去黑皮,酥炙黄),郁李仁1两(去皮尖,

  • 参苏温肺饮

    药方名称参苏温肺饮处方人参1钱半,苏叶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茯苓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五味8分,半夏1钱半(制),陈皮1钱半,甘草5分。功能主治补肺散寒。主肺虚寒滞喘促,脉紧细。用法用量水煎

  • 乌荆圆

    药方名称乌荆圆处方川乌(炮.去皮.脐)一两,荆芥穗二两。炮制上为细末,醋、面糊,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手足不遂,口眼斜,言语蹇涩,眉目俽动,头昏脑闷,筋脉拘挛,不得屈伸,遍身麻痹,百节疼痛

  • 不换金散

    《易简方》:不换金散药方名称不换金散别名不换金正气散、真方不换金正气散处方藿香、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等分。功能主治辟岚气,调和脾胃,美饮食。解散寒邪。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霍乱吐泻,肠风便血;

  • 夜合枝酝酒

    药方名称夜合枝酝酒处方夜合枝、桑枝、槐枝、栢枝,并生用.挫.五两。糯米,五升。炮制上先以水五斗,将五枝同煎,取二斗五升,去滓,浸米黑豆两宿,蒸熟入面,与防风、羌活二味拌和,造酒依常酝法,封三七日,压去

  • 柴葛煎

    药方名称柴葛煎处方柴胡干葛 芍药黄芩甘草连翘功能主治透疹解毒,养阴清热。主痘疹及瘟疫表里俱热者。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半温半热汤

    药方名称半温半热汤别名半湿半热汤处方半夏7分,茯苓7分,白术7分,前胡5分,枳壳(麸炒黄色)5分,甘草(炙)5分,大戟5分,黄芩3分,茵陈3分,当归3分。制法上切细,作1服。功能主治酒疸,身黄无热,靖

  • 解毒润肠汤

    药方名称解毒润肠汤处方槟榔、车前子、茵陈、芍药、木香、黄芩、黄连、青橘皮、防风。功能主治大孔痛。有湿热之毒流于大肠。用法用量谷芽、灯心煎服。摘录《证治宝鉴》卷八

  • 长寿膏

    药方名称长寿膏处方牛胆1个,川军3钱(研,拣细者)。制法于冬月天寒之时,将川军面入牛胆内调匀,悬当风处阴干备用。功能主治小儿火热上炎,咳嗽作喘。用法用量若与小儿服时,每1岁服吉豆大1块,2岁服元豆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