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黄膏

二黄膏

《得效》卷十九: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清油3两,巴豆20粒,黄蜡1两,雄黄1钱,硫黄1钱。

制法清油煎巴豆微黑,去巴豆,入黄蜡化讫,研雄黄硫黄,温入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疮痏,疹痘后疮。

用法用量洗净,抹敷2-3次。

摘录《得效》卷十九

《痈疽验方》: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别名二黄散

处方黄柏大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肿毒,坐板疮。敷一切肿毒,热浮在外,或时气热壅者。

用法用量二黄散(《绛囊撮要》)。《绛囊撮要》本方用法:为末,入猪油共捣匀,搽。

摘录《痈疽验方》

《医统》卷七十九: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黄丹、黄蜡、香油。

制法先用香油4两,铁勺熬滚,入蜡1两,再熬化提起,入黄丹,调得稀糊为度。

功能主治杖疮。

用法用量以油单纸摊贴,外用帛束之。不过3日愈。

摘录《医统》卷七十九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雄黄(末)3钱,雌黄(末)3钱,川乌(末)3钱,松香3钱(末),乱发1团(烧存性)。

制法以猪油6两熬,次入川乌松香、乱发3味,煎至发消尽,以绵滤去滓,入二黄搅匀,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黄水疮。

用法用量涂疮上。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猜你喜欢

  • 补漏丸

    药方名称补漏丸处方夏枯草8两,甘草节4两,连翘4两(去子)。制法上为末,以金银花2斤,煎浓汤为丸。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晨空心淡盐汤送下。摘录《外科学讲义》

  • 解烦汤

    药方名称解烦汤处方人参5钱,巴戟天5钱,麦冬5钱,白术1两,炒枣仁3钱,菖蒲5分,神曲1钱,白豆蔻2粒。功能主治健其脾胃,益其心肾。主春月伤风,邪不尽散,脾胃既衰,肺肾亦衰,心无水养,肾与心不交,身热

  • 蟾酥走黄丹

    药方名称蟾酥走黄丹处方朱砂(研)、黄丹(飞)、白面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取蟾酥为丸,如麦粒大。功能主治疔疮走黄。用法用量先刺疮口,次按1粒在疮口内,仍以水沉膏贴之;又以5-7丸,葱汤吞下。发汗即愈。摘录

  • 养阴清热汤

    徐治鸿方:养阴清热汤药方名称养阴清热汤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桔梗12克,山药12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栀子10克

  • 柴胡散子

    药方名称柴胡散子别名柴胡饮子处方柴胡、防风、当归、人参、白芍药、甘草、黄芩、滑石、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痘疮表里俱实。用法用量柴胡饮子(《幼科掌》)卷二)。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 辅正丸

    药方名称辅正丸处方天灵盖半两(酥炙),***半两(研),丹砂半两(研),麝香半两(研),虎头骨半两(酒炙),铅丹半两(研),猢狲头骨半两(酒炙),绿豆粉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用粟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鸡血藤煲鸡蛋

    药方名称鸡血藤煲鸡蛋处方鸡血藤30克 鸡蛋2个制法将鸡血藤、鸡蛋加清水两碗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煮成1碗后,加白砂糖少许调味。功能主治活血补血,舒筋活络。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贫血等症。用法用量每日

  • 抵圣膏

    《圣惠》卷六十七:抵圣膏药方名称抵圣膏处方麻油2斤,羊脂4两,野驼脂4两,腊月猪脂10两,当归2两,乌蛇2两,生干地黄2两,连翘2两,续断2两,白芷2两,白蔹1两,白及1两,玄参1两,鲮鲤甲1两,猬皮

  • 调脏丸

    药方名称调脏丸处方木香、人参(去芦头)、白术、干姜、肉豆蔻(面裹煨熟)、白芍药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脏腑不调,泄泻频并,精神昏困,全不入食。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食前

  • 搐鼻散

    《医学心悟》卷三:搐鼻散药方名称搐鼻散别名搐鼻通天散(《医学心悟》卷六)。处方细辛(去叶)皂角(去皮、弦)各30克半夏(生用)15克制法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功能主治豁痰开窍。主中风证或诸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