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四七汤

加味四七汤

仁斋直指》卷十一: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制)75克 白茯苓厚朴(制)各45克茯神紫苏叶各30克远志(姜汁蘸湿,取肉,焙)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化痰安神。治心气郁滞,痰涎凝结,致生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7片、石菖蒲半寸、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万病回春》卷五: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茯苓(去皮)川厚朴(去皮,姜炒)苏梗半夏(姜汁炒)广橘红青皮枳实砂仁南星(姜汁炒)神曲(炒)各3克白豆槟榔益智仁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行气化痰。治气郁生痰,如有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者。

用法用量生姜5片,水煎,临卧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紫苏叶6克厚朴9克茯苓12克半夏9克白芷木香各6克 建菖蒲2.1克

功能主治疏郁化痰。治白带稠粘,中脘痞闷,平日痰多,或有气喘,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直指》卷十一: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制)2两半,白茯苓1两半,厚朴(制)1两半,茯神1两,紫苏叶1两,远志(姜汁蘸湿,取肉,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豁痰散惊。主心气郁滞,心悸痛,劳役则头面赤而下重,自烦发热,脉弦,脐上跳。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片,石菖蒲半寸,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一

《得效》卷四: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桂枝1两,白芍药1两,半夏(洗)1两,白茯苓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半两,枳壳(1方加明乳香、玄胡索各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寒邪客搏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片,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

摘录《得效》卷四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紫苏叶5钱,白茯苓5钱,半夏(姜汁浸,炒)3钱,桑皮3钱,木香2钱,枳实3钱,厚朴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疮疡喘嗽多痰。

用法用量分4服。加生姜7片,水煎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回春》卷五: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茯苓(去皮)1钱,川厚朴(去皮,姜炒)1钱,苏梗1钱,半夏(姜汁炒)1钱,广橘红1钱,青皮1钱,枳实1钱,砂仁1钱,南星(姜汁炒)1钱,神曲(炒)1钱,白豆蔻5分,槟榔5分,益智仁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气,状如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生姜5片,水煎,临卧服。

摘录《回春》卷五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汤泡)5两,白茯苓(去皮)4两,川厚朴(姜炒)3两,紫苏2两,桔梗2两,枳实(麸炒)2两,甘草1两。

制法上锉作10剂。

功能主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闷,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热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准绳·女科》卷一:加味四七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汤洗7次)1两,厚朴(姜汁制)5钱,赤茯苓5钱,香附子(炒)5钱,紫苏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妇女小便不顺,甚者阴户疼痛;思虑伤脾,导致白浊白淫,胸痞虚浮,面色黄,多眠少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4帖。每服水2钟,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加琥珀末1钱,调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治四气七情,故以为名。然以半夏为君,则知内外二因,皆能令气郁而生湿生痰也,香附治内,紫苏治外,其余又兼内外,以佐其成功,然不有琥珀为之通窍燥湿,则亦不能为效也。

摘录《准绳·女科》卷一

猜你喜欢

  • 加味金沸草散

    药方名称加味金沸草散处方旋覆花(去梗)7钱,麻黄(去节,水煮去沫晒干)7钱,前胡(去芦)7钱,荆芥穗1两,甘草(炙)5钱,半夏(汤泡7次,姜汁拌炒)5钱,赤芍药5钱,鼠粘子(炒)7钱,浮萍7钱。制法上

  • 开郁和中汤

    药方名称开郁和中汤处方人参(去芦)5分,白术(去梗,坚者)1钱,白茯苓(去皮)7分,甘草(炙)5分,香附子(童便浸,炒)8分,苍术(米泔浸,炒)7分,黄连(去须,炒)4分,川芎5分,陈皮(去白)7分,

  • 枸杞羊肾粥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枸杞羊肾粥药方名称枸杞羊肾粥处方枸杞叶1斤,羊肾1对(细切),米3合,葱白14茎。功能主治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用法用量上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摘录《圣济总录》卷

  • 外敷麻药

    药方名称外敷麻药处方川乌尖草乌尖 生南星 生半夏各15克胡椒30克蟾酥12克 (一方加荜茇等分;一方加细辛为君)功能主治【功用】外科手术前局部麻醉。用法用量上为末,用烧酒调敷,候麻木,任割不痛。摘录《

  • 化痰玉壶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化痰玉壶丸药方名称化痰玉壶丸处方生天南星生半夏各30克天麻15克头白面90克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咳嗽痰盛,呕吐

  • 苦酒煮豆方

    药方名称苦酒煮豆方处方赤小豆1升。制法以苦酒渍之,熬之燥,复渍满3日,令色黑。功能主治金疮烦闷。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1日3次。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 通瘀煎

    药方名称通瘀煎处方当归尾9~15克山楂香附红花(新者,炒黄)各6克乌药3~6克青皮4.5克木香2.1克泽泻4.5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用法用量水400毫升,

  • 黄耆六一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耆六一汤药方名称黄耆六一汤别名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处方黄耆(去芦,蜜炙)180克甘草3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补气生津。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

  • 比圣丸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王氏方:比圣丸药方名称比圣丸处方青州枣25个(去核,黄丹2钱,匀分在枣肉内烧,烟绝用),诃子皮半两,草豆蔻(面裹烧)半两,肉豆蔻1个,木香1分。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小黄米

  • 苁蓉木瓜煎丸

    药方名称苁蓉木瓜煎丸处方肉苁蓉(以酒浸净,刮去皴皮及沙石,细切,焙干,捣罗为末)500克牛膝(去苗,酒浸,锉,焙干,捣罗为末)240克菟丝子(甜滑者,以水淘去浮者)135克(酒浸三五日,以软烂为度,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