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肤子丸

地肤子丸

《圣惠》卷三十: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柏子仁3分,蕤仁半两(去皮),决明子3分,甜瓜子半两,青葙子半两,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茺蔚子半两,蓝子3分,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黄连3分(去须),细辛3分,桂心3分,萤火虫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眼痛,泪多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猪肉、热面、荤辛。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外台》卷二十一引《广济方》: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5两,决明子1升。

制法上为末,米饮和丸。

功能主治雀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食后以饮送下。

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广济方》

《圣惠》卷三十三: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3分,蓝子1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车前子半两,甜瓜子半两,茺蔚子1分,青葙子3分,细辛半两,萤火虫1分(微炒,去翅足),决明子3分,黄连3分(去顶),覆盆子3分,生干地黄1两,菟丝子3分(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明目,能令远视。主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3分,草决明(微炒)3分,沙参秦皮(去粗皮)3分,人参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屑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令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眼忽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地肤子丸

药方名称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1两,决明子1两,沙参1两,羚羊角屑1两,秦皮1两,菊花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热病后,眼目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猜你喜欢

  • 狼牙汤

    《金匮要略》卷下:狼牙汤药方名称狼牙汤处方狼牙9克功能主治治妇人阴中生疮,脉滑数。用法用量上一味,以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以绵缠筷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摘录《金匮要略》卷下《圣惠》卷六十四

  • 肩凝汤加味

    药方名称肩凝汤加味处方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益气活血。主寒凝血滞,兼有气虚。用法用

  • 补益干地黄丸

    药方名称补益干地黄丸处方熟干地黄3两,鹿茸(去毛,酥炙)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山茱萸1两半,蛇床子半两,菟丝子(酒浸,别捣)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劳,精气滑泄。用法用

  • 除风益损汤加减

    药方名称除风益损汤加减处方生地15克,赤芍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防风9克,前胡9克,菊花9克,生蒲黄5克,红花9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祛瘀行血,清热散风。主体伤血瘀,风邪侵袭。(眼损伤后出血)用法

  • 宽咽酒

    药方名称宽咽酒处方酒1盏,皂角半条。功能主治喉闭,逡巡不救。用法用量将皂角就酒揉挼,浓汁出,急煎1沸,淘温与服。立便冲破,吐出水及血痰。如口噤吞咽不得,即以麻油揉挼皂角汁灌。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海犀膏

    药方名称海犀膏处方水胶1两,乳香1两。功能主治痈毒诸痛。用法用量5月午日以上药煎水摊纸上阴干,剪贴患处;或入明雄、飞矾各等分,朱砂3分,刷纸剪贴。摘录《理瀹》

  • 大补气方

    药方名称大补气方处方羊肚1具(治如食法,去膏),羊肾1具(去膏,四破),干地黄5两,甘草1两,秦椒1两,白术3两,桂心3两,人参3两,厚朴3两,海藻3两,干姜4两,昆布4两,地骨皮4两。制法上药治下筛

  • 补脾养血汤

    药方名称补脾养血汤处方当归2钱,川芎1钱半,白芍1钱半,茯苓1钱半,苍术1钱,荆芥1钱,防风1钱,生地1钱,熟地1钱,牛子(炒)1钱,红花5分,甘草4分。功能主治脾虚血热,疥癣疼痒,通身红点如虫啮咬,

  • 加味升麻汤

    《治疹全书》卷中:加味升麻汤药方名称加味升麻汤处方升麻(痰喘不用)、葛根、枳壳、桔梗、橘红、桑皮、茯神、甘草、杏仁、蒌仁(痰喘、大便闭者,可用45钱)。功能主治麻疹难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头痛,加川芎

  • 五香连翘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香连翘汤药方名称五香连翘汤处方沉香(不见火)、乳香(不见火.研)、甘草(生)、舶上青、木香(不见火),各一分;连翘(去蒂)、射干、升麻、桑寄生(无.以升麻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