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枳实生姜汤

金匮要略》卷上:橘皮枳实生姜汤

药方名称橘皮枳实生姜汤

别名橘枳姜汤(《金匮要略》卷上)、橘枳生姜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橘皮12克枳实2.5克生姜6克

功能主治治胸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心下硬满,呕吐哕逆。

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橘皮枳实生姜汤

药方名称橘皮枳实生姜汤

别名橘皮汤、橘皮生姜汤、治中汤

处方橘皮1斤,枳实3两,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和胃化饮。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用法用量橘皮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橘皮生姜汤(《三因》卷九)、治中汤(《医部全录》卷一八三)。本方方名,《外台》引作“橘皮枳实汤”,《医学纲目》引作“橘枳姜汤”,《准绳·类方》引作“橘枳生姜汤”。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气塞短气,非辛温之药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实生姜辛温,同为下气药也。《内经》曰:病有缓急,方有大小。此胸痹之缓者,故用君一臣二之小方也。

2.《中国医学大辞典》:重用橘皮生姜之大辛大温者,散胸中之饮邪;积实之圆转苦辛者,泄胸中之闭塞。

3.《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与茯苓杏仁甘草汤均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之证。前者是肺气不利,饮停胸膈,重在停饮,故治宜宣肺化饮,而用茯苓杏仁;此方主治乃肺胃气滞,气阻饮停,重在气滞,治宜行气开郁。故方中以橘皮为君,行肺胃之气而宣通气机;臣以枳实,行气除满而利五脏;佐以生姜,散结气而降逆化饮。三者相合,行气开郁,和胃化饮,使气行痹散,胃气因和,而胸脘气塞之症自除。

临床应用咳嗽:何某,男,34岁。咳嗽已五年,久治未愈。西医认为支气管炎,屡用棕色合剂、青霉素等药;中医认为“久嗽”常用半夏露、麦金杏仁糖浆等,皆不效。细询咳虽久而不剧,痰亦不多,其主要症状为入夜胸中似有气上冲至咽喉,呼吸作声,短气,胃脘胸胁及背部均隐隐作痛,畏寒,纳减,脉迟而细,苔薄白。颇似《金匮》胸痹胸中气塞短气症。乃以橘枳生姜汤加味治之。处方:橘皮12g,麸炒枳实9g,生姜15g,姜半夏12g,茯苓12g服药三剂后,诸症消退,胁背痛亦止。惟胃脘尚有隐痛,再拟原方出入,五年宿疾,基本痊愈。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绝疟饮

    药方名称绝疟饮处方常山、陈皮、青皮、茯苓、槟榔、半夏、甘草、柴胡、苍术、草果、乌梅、生姜。功能主治疟母。用法用量加酒1杯煎服。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 大腹皮丸

    《圣惠》卷四十三:大腹皮丸药方名称大腹皮丸处方大腹皮2两(锉),桔梗3分(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桂心半两,木香半两,芎?3分。

  • 附桂姜术加熟地汤

    药方名称附桂姜术加熟地汤处方熟地5钱,白术1两,干姜3钱,肉桂2钱,附子3分。功能主治阴寒卒中于肾,手足冷而身不能动。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吹鼻点头散

    药方名称吹鼻点头散处方细辛(去苗叶)1分,高良姜1分,瓜蒂1分,消石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脑风头痛。用法用量每用新汲水满含一口,搐药半字入鼻中。良久即定。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 接骨良方

    药方名称接骨良方处方乳香半两,人骨1两,飞罗面3钱(5月5日收者)。制法上为末,无根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好酒送下。如遇打扑折损其骨,即将伤骨辏完,以炒米粉酸醋调敷,

  • 定沸汤

    药方名称定沸汤处方熟地2两,山茱萸1两,麦冬1两,北五味2钱,茯苓1两,山药1两,玄参1两,白芥子3钱。功能主治肾热而火沸为痰,吐痰纯是白沫,咳嗽不已,日轻夜重。用法用量水煎服。宜连服10剂。摘录《辨

  • 加减参麦汤

    药方名称加减参麦汤处方人参1钱,知母1钱,麦冬(去心)1钱,栀子(炒)1钱,瓜蒌根8分,***(磨)8分,条芩5分,炙草5分,大枣1枚。功能主治孕妇心神烦躁,壅热口干。用法用量水煎服。夏,加竹沥8分,姜

  • 加味两仪膏

    药方名称加味两仪膏处方党参8两,熟地3两,归身3两(炒),黄耆3两炙(或加制附子1钱)。功能主治阴阳双补。主虚证厥逆;吐血;以及大汗淋漓虚脱证。用法用量大乌梅40个,煎1沸,去核,合前药同煎成膏,冲服

  • 茯苓内托散

    药方名称茯苓内托散处方归身1钱,黄耆(制)1钱,川芎1钱,白芍药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山药1钱,熟地1钱,白茯苓1钱,人参1钱,熟附子5分,甘草5分,肉桂5分,牡丹皮5分,地骨皮5分。功能主治鬓疽

  • 葛粉粥

    《圣惠》卷九十六:葛粉粥药方名称葛粉粥别名葛根粉粥处方葛粉4两,粟米半斤。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渴,降血压。主胸中烦热,或渴,心躁。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利、夏季或发热期间口干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