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狐肝丸

狐肝丸

圣济总录》卷六:狐肝丸

药方名称狐肝丸

处方腊月狐肝1具,腊月朴嘴鸦1只(去嘴爪),藿香2两,桑螵蛸1两半,白附子1两半,地骨皮1两半,麦门冬1两,干蝎(炒)1两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半,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半,白僵蚕(生用)1两半,天门冬(去心,生用)1两半,人参1两半,槟榔(生用)1两半,天南星(炮)1两半,麝香(研)半两,五灵脂1两,天麻(生用)1两,羌活(去芦头)1两(以上并麝香同捣罗细),腻粉1分。

制法上20味,将前7味先下狐肝、鸦,次下五味药入罐子内,团瓦一片盖口上,仍留一眼如钱窍大出烟,黄泥封定,慢火先烧,令干;渐加火烧青烟出,即泥合窍子,住火,以灰焙,候冷取出,研细;同余药13味再同研令匀,重罗,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中急风。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温酒送下,微嚼,不得多服。每空心并2服,如人行5里再1服,午时、夜深各1服,汗出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圣惠》卷二十五:狐肝丸

药方名称狐肝丸

处方狐肝1具,乌鸦1只(去嘴爪肚肠,晒干,共狐肝一处入瓶,烧为灰),天南星半两(炮裂),天麻1两,藿香1两,白附子1两(炮裂),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桑螵蛸1两(微炒),干蝎1两(微炒),白僵蚕1两(微炒),乌药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麝香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牛黄1分(细研),蝉壳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圣惠》卷六十九:狐肝丸

药方名称狐肝丸

处方狐肝1具(腊月者),老鸦1只(去嘴爪翅尾,与孤肝同于瓷瓶内烧令烟尽,候冷细研),天南星1两半(炮裂),天麻1两,白附子1两(炮裂),乌蛇肉2两(酒拌炒,令黄),干蝎1两(微炒),桑螵蛸4两(微炒),蝉壳1两(微炒),晚蚕蛾1两(微炒),白僵蚕1两(微炒),朱砂2两(细研),牛黄1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卒倒,眼黑头疼,胸膈多痰,言语謇涩,心神恍惚,皮肤顽麻。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以豆淋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猜你喜欢

  • 倍姜半夏丸

    药方名称倍姜半夏丸处方干姜2两(泡,洗),白矾(枯)1两,半夏(汤泡7次)1两,天南星(汤泡7次)1两,橘红1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饮。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

  • 理肺发表汤

    药方名称理肺发表汤处方羌活、柴胡、干葛、枳壳、枳梗、桑皮。功能主治寒热喘咳无汗症。用法用量足冷腰痛,加独活;夜间热,加升麻;汗少,加防风。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 上池饮

    药方名称上池饮处方人参(去芦)6克 台白术(去芦,炒)4.5克 白茯苓(去皮)15克当归(酒洗)3.6克川芎3.6克 杭白芍(酒炒)3克 怀生地黄(姜汁炒)3克 熟地黄(姜汁炒)3克 南星(姜汁炒)3

  • 柴胡人参散

    药方名称柴胡人参散处方柴胡(去芦)、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青皮《去瓤》、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白芍药、甘草(炙)、桑白皮、升麻各等分。功能主治肌热盗汗。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1钱,水

  • 车脂膏

    药方名称车脂膏处方车辖脂。功能主治聤耳出脓血,百虫入耳。用法用量塞耳中,脓血出尽愈。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 红花子汤

    《普济方》卷三五○:红花子汤药方名称红花子汤处方红花子5合。制法上药炒微熟,研碎,以水1升,煎取7合。功能主治产后中风烦渴。用法用量每用1匙头,徐徐呷之。摘录《普济方》卷三五○《幼幼新书》(古籍本)卷

  • 独活浸酒

    《圣惠》卷二十三:独活浸酒药方名称独活浸酒处方独活1两,桂心1两,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仁2合,牛膝1两,川椒2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天蓼木2两(锉)。制法上锉细,

  • 侧柏叶丸

    药方名称侧柏叶丸别名侧柏丸处方侧柏叶不计多少(9蒸9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令眉鬓再生。主大风疾,眉鬓堕落。用法用量侧柏丸(《圣济总录》卷十八)。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 加减苇茎汤

    药方名称加减苇茎汤处方水芦根、冬瓜仁、杏仁、佩兰、连翘、银花、橘白。功能主治妊娠湿温之候,恶寒蕴热,头目昏重,肢节酸痛,胸膈痞闷,湿在阳明,已化热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经验加减解毒活血汤

    药方名称经验加减解毒活血汤处方连翘3钱,柴胡2钱,葛根2钱,生地5钱,当归1钱半,赤芍3钱,桃仁8钱(去皮尖,杵碎之),红花5钱,川朴1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鼠疫。用法用量一、二、三日病在上焦、药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