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桂枝五物汤

黄耆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黄耆桂枝五物汤

药方名称黄耆桂枝五物汤

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桂枝通阳为君;,芍药养血除痹为臣;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黄耆桂枝五物汤

药方名称黄耆桂枝五物汤

别名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

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枝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祛风散邪。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各家论述《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临床应用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2.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黄耆2钱,桂枝尖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

3.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再作。

4.血痹: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

5.自汗:患者,女,31岁。工人。痢后继见汗出,已两年余。动则大汗淋漓,乍冷乍热,时时恶风,并出现肠鸣,进食不慎即泻,头晕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无力寸浮大。经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屡治罔效。遂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白术五味子,水煎4剂,服后自汗明显改善,将桂枝减量,白术增制,使之外助黄耆以固表,内达健脾以收功。继进6剂,肠鸣消失。再进3剂,诸症悉除。

6.胸痹:患者,女,51岁,干部。病初自觉胸闷气短,继则胸前区时感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电图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予黄耆桂枝五物汤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余剂,胸痛诸证得以控制,心电图近于正常。

7.胃脘痛:患者,女,42岁,工人。胃脘时感隐痛,逢劳遇寒尤甚,已5年许,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曾屡服大剂辛热理气之品,渐致腹胀纳呆,大便时溏,周身乏力,舌淡润,脉沉弦迟。方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炙甘草干姜,服药后,胃痛顿解。酌去干姜,加腹皮与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陈久,宜缓缓图治。继服20余剂,诸证渐愈。

8.低热:朱某某,女.35岁,教师。低热2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身热。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焦白术、炙甘草。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加减升麻葛根汤

    《喉痧症治概要》:加减升麻葛根汤药方名称加减升麻葛根汤处方川升麻1.5克 生甘草1.5克连翘壳6克 炙僵蚕9克 粉葛根4.5克 苦桔梗3克金银花9克 干荷叶1角薄荷叶2.4克 京赤芍6克 净蝉衣2.4

  • 乘山丸

    药方名称乘山丸处方大嘴鸟(去嘴爪黑霜)、苦参、藜芦、木香、马钱、杨梅皮、黄柏(霜)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疳。用法用量听用。摘录《续名家方选》

  • 黑铅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黑铅散药方名称黑铅散别名青金散处方黑铅沙子(画家银涂是也)。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下虫。主寸白虫累取不尽,久令人面黄,心中如饥。用法用量青金散(《普济方》卷二三九)。摘录《圣济

  • 槐花金银酒

    药方名称槐花金银酒处方槐花2合,金银花5钱。功能主治疮疡。用法用量同酒2碗,煎服之。取汗。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 集芳散

    药方名称集芳散处方官白芷3钱,川芎3钱,藿香3钱,木香3钱,防风3钱,甘草3钱5分,葱1大把。功能主治一切溃烂痈疽。用法用量水煎洗。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 茯苓渗湿汤

    《卫生宝鉴》卷十四:茯苓渗湿汤药方名称茯苓渗湿汤处方茵陈1.8克 白茯苓1.5克 木猪苓泽泻各1克黄连黄芩(生)栀子汉防己白术苍术陈皮青皮各1克制法上十二味,哎咀,作一服。功能主治治黄疸,寒热呕吐,渴

  • 加味滋阴血止饮

    药方名称加味滋阴血止饮处方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仙鹤草15克,珍珠母24克,鳖甲30克。功能主治养肝潜阳,滋阴止血。主肝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循经,

  • 加味苓桂术甘丸

    药方名称加味苓桂术甘丸处方生于术(米泔浸)3两,浙茯苓3两,鹿脊骨(用麻黄4钱煎汤炙)3两,桂枝木8钱,竹沥半夏2两,杏仁霜两半,北细辛3钱,炙甘草6钱。制法水泛为丸。功能主治哮喘时止时发,上气郁闷,

  • 落瘤饼

    药方名称落瘤饼处方***1钱,硇砂1钱,黄丹1钱,轻粉1钱,雄黄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硼砂1钱,斑猫20个,田螺(大者去壳)3个(晒干切片)。制法上为末,糯米调和,捏作小棋子样,晒干。功能主治瘿瘤初

  • 二味消毒散

    药方名称二味消毒散别名二味拔毒散(《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处方白矾30克 明雄黄6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消疹止痒。主热疖、痱、痤、疥、疹,风湿痒疮。用法用量茶清调化,用鹅翎蘸扫患处。摘录《外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