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峰山
原名董奉山。在今河南信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董峰山 “在州西南五十里。峰峦竞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洞”。
原名董奉山。在今河南信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董峰山 “在州西南五十里。峰峦竞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洞”。
亦名耀德城。在今宁夏灵武县南石沟驿乡西,古为灵州戍守处。《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946) 八月,“冯晖引兵过旱海,至辉德,糗粮已尽”。即此。
唐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寰宇记》卷46安邑县:龙池宫“唐开元八年置,傍有龙池,水流入盐池,因以为名。今古迹微存”。
清光绪年间置,即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9奇台县:木垒河驿“市上居民约一百五六十家,附近种地者颇多”。
1949年改阳泉市置,治所即今山西阳泉市。1951年改设阳泉市。1949年由阳泉市改置(县级)。治今山西省阳泉市。1951年改设阳泉市(地级)。
又名六胜塔。在今福建石狮市东北蚶江镇石湖村金钗山。建于北宋政和年间,后废。元至元二年(1336)重建。花岗岩石砌仿楼阁式结构,八角五层,高31米。此塔雄浑壮观,技艺精巧。濒临东海,为古代泉州海外交通之
在今陕西眉县东。《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马冢北,诸葛亮与步骘书曰: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唐贞观四年(630)置,属羁縻可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一名迷梯克藏布江。即今西藏嘉黎县西南麦地藏布。《清一统志·西藏》 “噶尔招木伦江”条载:“米的克藏布河,源出卫之墨鲁公噶城东北二百七十余里米的克池,南流三百二十余里,与达穆河会于蓬多城南,二水合而为一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八十里冯家峪镇。明、清皆设堡于此。《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马峪关南有冯家峪堡。”集镇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北部、白马河西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80。据传,宋、辽在附近交战,宋军
①又名龙门峡。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十里。《水经·沽河注》: 沽水 “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岩壁升耸,疏通若门,故得是名也”。又 《方舆纪要》 卷11遵化县: 龙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