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窝阔台后王※海都(窝阔台第五子合失之子)所建。原为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封地。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窝阔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继承大汗位后,将封地赐与其子贵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封地被分裂为数个领地,以去其势。窝阔台第六子合丹被谪迁于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第七子灭里迁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窝阔台孙脱脱迁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海都迁海押立(今伊犁西)。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海都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先后联合忽必烈弟阿里不哥、东道诸王乃颜、察合台汗国后王笃哇等争夺帝位,多次进扰元朝西北边境。其控制地域,东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西至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与答剌速河(今塔拉斯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诸城,北有也儿的石河上游之地,以伊犁河与答剌河流域为中心,成为中亚一大势力,都城叶迷立。境内居民主要从事游牧。大德五年(1301),海都兵败走死后,其后裔为争夺汗位发生内讧,汗国力量削弱。海都子察八儿继立为汗后,于大德七年(1303),被迫向元朝请和。八年,先后败于笃哇与元军,向笃哇被迫称降。武宗至大三年(1310),察八儿为察合台系后王所败,汗国领地一部分归于元朝,其余大部为察合台汗国所并,窝阔台汗国亡。共传2世。

猜你喜欢

  • 宝儿赤

    见“博尔赤”(2150页)。

  • 阿木沟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古北口驿道上的蒙古站。也称阿美沟。西南距锡尔哈站60里,东北至卓素站70里,东距赤峰约120里,北距大庙约20里。

  • 喀勒达所

    见“可里踢千户所”(492页)。

  • 白牛逻城

    地名。在今河北博野县境。北魏孝昌二年(526),河北地区起义首领葛荣(一说原系鲜卑贺葛氏),在此以轻骑掩击北魏章武王元融,大挫魏军,遂自称天子,号曰齐国,建元广安。

  • 文轺

    清朝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子乘,号吏隐居士。长秀之子。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工部郎中。著有《随轺笔记》、《玉林诗草》、《可青诗余》及《鉴初集》。

  • 佉卢文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5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我国新疆的古于阗(今和田一带)和鄯善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字。18世纪首先发现于印度河流域。“佉卢”二字

  • 道隆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祥兴年号。1239—1251,凡13年。

  • 元文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卷数不详。起天历元年(1328)九月,迄至顺三年(1332)八月。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张起岩、王结、欧阳玄、成遵、谢端、苏天爵等与泰定帝、明宗、宁宗

  • 石牌法律

    见“料令”(1944页)。

  • 阿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阿都兀赤”、“阿都兀臣”。《元朝秘史》释为“放马的”,《华夷译语》解为“牧马人”,即司牧马。蒙古族素以游牧为业,故早在蒙古建国前,就有专职的牧马人。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