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十六卷。清王德瑛编。王德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汉时《孝经》分《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今文孝经》为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所注,《古文孝经》为孔子后裔,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所传。秦始皇为了消灭一切反秦势力,大肆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孝经》自然也在被焚之列。当时河间人颜芝将《孝经》深藏起来,使之免于被焚。西汉初年,颜芝之子颜贞出示家中所藏《孝经》,凡十八章。后郑玄为此书作注,即为《今文孝经》。鲁恭王坏孔子庙讲堂时,于壁中所得《孝经》,凡二十二章,后孔安国为之作注,即为《古文孝经》。至南朝梁,孔安国所注之《古文孝经》亡佚。至隋秘书监王劭访求得之,并转示刘炫。后人考之王劭所得之《古文孝经》为刘炫伪造。至唐,唐玄宗以《今文孝经》作注,宋邢昺疏。《古文孝经》遂废。《唐会要》载:“开元十年元月,上注《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五月,上重注,亦颁天下。”《旧唐书·经籍志》:“《孝经》一卷,玄宗注。”《新唐书·艺文志》:“今上《孝经制旨》一卷,注曰玄宗。”《旧唐书》与《新唐书》所说实为一书。天宝四年九月,玄宗御注《孝经》刻石于太学,因称《石台孝经》。后元行冲为之作疏,宋邢昺即以元行冲疏本为蓝本重修此疏。王德瑛所编《今古文孝经十六种》汇集了汉孔安国至清阮元,历代校注解说《孝经》的好的书籍,它的刊行为治《孝经》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资料。《今古文孝经十六种》目录:汉孔安国《孝经传》、宋邢昺《孝经正义》、宋司马光《孝经指解》、宋朱熹《孝经刊误》、元董鼎《孝经大义》、元吴澄《孝经定本》、明项霦《孝经述注》、明黄道周《孝经集传》、《御注孝经》、《御纂孝经集注》、毛奇龄《孝经问》、李光地《孝经全注》、吴隆元《孝经三本管窥》、无名氏《孝经解纷》,任启运《孝经章句》、阮元《孝经义疏》。有清嘉庆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

    四十四卷。明朱瞻基(1398-1435)撰。朱瞻基为仁宗长子,在位十年。死后谥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宣宗于1426年即位,建元宣德。宣宗天资聪慧,善诗文,长歌短行,下笔即就。著有《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

  • 定庵集

    五卷。明张悦(?-约1496)撰。张悦,字时敏,号定庵,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中为江西佥事,改督浙江学政。弘治中为吏部左侍郎,官到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 大学三纲八目箴

    一卷。附性理渊源撮要 一卷。朝鲜柳崇祖撰。崇祖字宗孝,又字真一齐,号石轩,朝鲜金州人。成宗壬辰进士,己酉文科。官至成钧馆事。是书取《大学》明明德,作新民,止至善,使无讼,格物致知,慎独,正心修身,齐家

  • 经谊杂识

    一卷。清末许克勤撰。克勤字勉甫,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侨居苏州。勤学深钻,涉猎广泛,曾谓学问当法汉儒,品行当法宋儒,治学严谨务实。此书钩稽细密,对经书疑义,多有是正。如“昏礼不告庙”条,谓“士昏

  • 四书温故录

    不分卷。清赵佑撰。赵佑字鹿录,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左副都御史。自序略谓在四书以五经为故,读四书不进之以五经,不足以通四书。在四书集注以古注疏为故,读集注不兼之以古注疏,不足以见紫阳采集之精,

  • 周易浅解

    四卷。清张步瀛撰。张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该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过去房融在评《楞严经》时称为笔受,此注经而沿袭佛教的称法,可能是未检之故。其凡例说“家传易学已历六世

  • 三礼叙录

    一卷。元吴徵(生卒年不详)撰。按元有吴澄,字幼清,崇仁(今江西崇仁)人,著有《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此《叙录》有涉及《仪礼》逸经者,则徵与澄盖为一人。是书首为关于《仪礼》者,吴氏以为五经之中未被

  • 宋韩蕲王碑释文

    一卷。清顾沅撰。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封为蕲王,韩蕲王碑在江苏吴县灵岩山麓,立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碑文约一万三千九百字,礼部尚书赵雄撰文,尚书侍郎周必大书写。

  • 新修桓台县志

    三卷。民国王元一纂。王元一,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桓台县长。《新修桓台县志》民国二十三年济南平民日报社铅印本。全书三卷,分为:卷一疆域:经界、山川;卷二法制、教育、建置、赋税、事务、自治、宗教、实

  • 谿叟居处静,谿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