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卷十三方。芍药、桂心各八分,吴茱萸一合,朱砂、川芎、炮乌头、干姜各四分,川椒一两,栀子仁五分,炒巴豆四十枚(胡洽方有芫花四分、野葛皮二分)。为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三丸,日三次。治诸尸
病名。指胃气上逆而致咳者,症见呕而咳,甚则吐蛔者。《素问咳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治用乌梅丸、异功散加川椒、乌梅,加味二陈汤等。参见脾经咳嗽条。
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即阴茎癌。详肾癌条。
即太阳经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见该条。
指五脏有病取其原穴进行治疗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如肾脏疾患取足少阴肾经的太溪;肝脏疾患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等。
病名。见《疡医大全》。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参见黄耳伤寒条。
指热乳伤胃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热乳者,物出热,面赤唇燥者是也。”临床多伴有四肢温,口渴等。治以清利和胃为主,宜六一散,煨生姜煎汤调服。
【生卒】:约1883~?【介绍】:清医家。字子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业儒,后因父亲及兄弟均为庸医所误,自患湿症为医投凉剂几乎不救,乃发愤攻医。三年后,以阐释医经为念,集晋唐以来旧注,并折衷后世医
【生卒】:492~572【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家。字士茂。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父雄,以医术名闻于时,之才医术高明,多活动于上层封建统治阶级之中。对于天文学、医药学都有一定研究,尤
指以腹部胀满为主症的疾患。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简称胀。《灵枢·胀论》载有五脏六腑胀病症状。《东医宝鉴·胀满》论胀病有七,即指寒胀、热胀、谷胀、水胀、气胀、血胀、蛊胀等。胀病有虚实之分。其病多由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