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便频数

小便频数

证名。《张氏医通》卷七:“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薢分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五味子;数而少为实热,宜渗之,五苓减桂加滑石甘草;数而色黄,虚热也,宜滋阴六味丸;数而多,色白体羸,为真阳虚,升气少降气多,须补右肾相火,八味丸加补骨脂鹿茸。”《明医杂著》卷三:“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而频数来也。故年老人多频数者,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若妇人小便频数,量少急迫,腹部觉胀,为肝郁气结,治宜舒肝理气,用逍遥散。如小便频数涩痛者,为淋症;小便频数量多,或尿如脂膏,或多饮、多食,为消渴病。各详见该条。

猜你喜欢

  • 枫藤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爬山虎之别名,详该条。

  • 四物绛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生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三钱,青葱管三寸(冲)。水煎服。治气血郁结,脘胁串痛,甚则吐血衄血,色多紫黯

  • 落头疽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脑疽。见该条。

  • 埋藏疗法

    即埋植疗法。见该条。

  • 火烧草

    见《履岩本草》。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阳明腑病

    病名。亦称阳明腑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斑发黄,狂乱恶热,脉沉数,病在府也。”治宜攻下燥实为主。《医学心悟·阳明经病》:“假如邪已入腑,发热

  • 眉丛

    聚集的眉毛。

  • 上举通臂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一手按于病人肩后部,另一手握住肘上部,提臂上举。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

  • 伤寒暴嗽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小儿感受寒邪,突然咳嗽者。症见咳嗽,气逆,喉有痰鸣,无汗,鼻塞清涕,为寒邪束肺,气机不利所致。治宜散寒宣肺。用金沸草散。参见寒嗽条。

  • 五仁橘皮汤

    见《重订通俗伤寒论》。即五仁丸作汤剂。治证同。见五仁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