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3卷。清·周杓元约撰于1799年。作者推崇戴麟郊《广温疫论》,认为此书“分汗吐等法为六门及诸杂症,条分缕晰,开后人无数法门”,故据戴氏原书的意旨,“略附以温疫所受之原,及诸名家所论,与夫似温症而
推拿手法。为推法的一种。又名分法。用两手拇指指腹由一处向两边分开移动。操作时的起点多在穴位上。常用于胸腹、前额及腋掌部。《保赤推拿法》:“分者,医以两手之指,由几经穴划向两边也。”
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
出《药性论》。即没食子,详该条。
指申时。详十二时条。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藏。”《针灸大成》指男为会阴穴,女为玉门头穴,今多从此说。
病名。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的别名。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又叫内耳疳臭。名称各异,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久病可致耳聋。参见聤耳、耳疳条。
书名。简称《伤寒标本》。2卷。旧题金·刘完素撰。为论述伤寒证治专著。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下卷则载所用64方,其中仲景方约占半数。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
内伤病因的一类。包括饮食失调和劳倦过度,是内伤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脾胃论》认为“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役则脾病”,并立“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一节,专论饮食劳倦所致的内伤疾病的病理。
简称五恶。指五脏各易为某一淫邪所伤,故各有所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详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各条。